[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坡面加固及生态恢复功能的植生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0044.3 | 申请日: | 2016-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7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徐春霖;李建林;杨渝南;王瑞红;赵宏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A01G9/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加固 生态 恢复 功能 植生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实现坡面加固及生态恢复功能的植生砖,其特征在于:
包括中空外砌块(1),中空外砌块(1)的中空部分设置有植生盘体(2),植生盘体(2)与中空外砌块(1)形成一个整体;
植生盘体(2)底部设置有网格状底片(4),底片(4)的多个横板(4-1)和竖杆(4-2)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水孔(4-3),植生盘体(2)中间开设有孔(7);
植生盘体(2)下部设置有凹形袋体(5),凹形袋体(5)内填充有保水剂;
植生盘体(2)为由可降解植物残体纤维、有机肥、底泥以及植物种子按一定重量份混合后制成的盘体;
网格状底片(4)由多个十字形塑料片(6)拼接组成,十字形塑料片(6)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水孔(4-3);
凹形袋体(5)内填充的保水剂为高分子吸水树脂,凹形袋体(5) 放置于网格状底片(4)的某一个板框空间的下部,并且其上方覆盖有海绵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坡面加固及生态恢复功能的植生砖,其特征在于:中空外砌块(1)为混凝土砌块或塑料砌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坡面加固及生态恢复功能的植生砖,其特征在于:植生盘体(2)中间的孔(7)与T型钢筋(3)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坡面加固及生态恢复功能的植生砖,其特征在于:植生盘体(2)外侧包裹有土工膜,土工膜上均匀布置有多个透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坡面加固及生态恢复功能的植生砖,其特征在于:植生盘体(2)的上表面低于中空外砌块(1)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坡面加固及生态恢复功能的植生砖,其特征在于植生盘体(2)中各物质的重量份为:
底泥 10-25 菌糠 5-15可降解植物纤维残体 25-40堆肥3-15
粘合剂 3-8 有机肥 20-30 植物种子3-5 。
7.一种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生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植生砖模具上的用于制备植生盘体(2)的内环底面铺设一层开设有多个透气孔的土工膜,再放入网格状底片(4),在内环下部放入装有保水剂的凹形袋体(5);
2)将制备植生盘体(2)的各物料按上述重量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倒入植生砖模具的内环内;
3)将塑料原料或搅拌好的混凝土原料注入植生砖模具的外环内;
4)向植生砖模具施加一定压力固定成型得到植生砖胚块;
5)将步骤4)制得的植生砖胚块自然风干3-5天,即制得所述实现坡面加固及生态恢复功能的植生砖。
8.一种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生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植生盘体模具内环底面铺设一层开设有多个透气孔的土工膜,再放入网格状底片(4),在内环下部放入装有保水剂的凹形袋体(5);
2)将制备植生盘体(2)的各物料按上述重量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倒入植生盘体模具内;
3)向植生盘体模具施加一定压力固定成型得到植生盘体(2),取出自然风干3-5天;
4)预制与步骤3)制成的植生盘体(2)相配合的混凝土中空外砌块或塑料中空外砌块;
5)将步骤3)制得的植生盘体(2)与步骤4)预制的中空外砌块组装,即制得所述实现坡面加固及生态恢复功能的植生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004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电塔的长方形基础分坑方法
- 下一篇:L桩搅拌成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