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填料塔去除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1252.5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1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梁峙;梁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221018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料 去除 工业 废气 二氧化硫 装置 及其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气净化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填料塔去除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我国由于二氧化硫排放所导致的酸雨污染危害面积达国土面积的30%,给国家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200多亿元,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借鉴国外污染控制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政府已把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根据燃料的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控制,其中包括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重点治理火电厂的二氧化硫污染、研究开发治理技术和设备、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进行排污交易试点等多个方面。
现有治理技术
1、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己有十年的商业应用历史,具有技术成熟、工艺简单、运行稳定和脱硫效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脱硫产物的处理比较麻烦,烟温降低不利于扩散,传统湿法的工艺较复杂,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大(约占电厂总投资的1/5),运行费用高(约占电厂总运行费用的8~18%),耗水量大,生成的副产物(如石膏)因受使用的限制易造成二次污染,脱硫后烟气温度低,需再热方可排烟等缺点,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代表工艺是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该工艺根据脱硫产物是否回收利用可以分为石膏法和抛弃法,目前,对一些大型脱硫装置比如电厂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多数采用可回收利用的石膏法,即石灰石/石灰--石膏法,该技术具有技术成熟、脱硫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烟气脱硫的主要方法。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2、半干法脱硫技术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介于湿法和干法之间的一种脱硫方法,是利用烟气的显热蒸发石灰浆液中的水分,同时在干燥过程中,石灰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等,并使最终产物成为干粉状,半干法脱硫反应是在气、液、固三相中进行,其典型工艺为喷雾干燥法(DSA)即雾化的石灰浆液在喷雾干燥塔中与热烟气接触,反应生成副产物硫酸钙,其中的水分被热烟气蒸发,最终成为干粉状,同飞灰一起被除尘器收集,该工艺主要由生石灰接收贮存系统,浆液制备供应系统,吸收反应系统,灰渣处理和再循环系统,监控系统组成,其主要特点:系统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费用低,以石灰作吸收剂且品质要求高,价格高,脱硫产物呈干态,无废水排放,但产物综合利用受限制,下游除尘设备受一定影响等。
3、干法脱硫技术
干法脱硫反应在无液相介入的完全干燥状态下进行,反应产物亦为干粉状,其主要优点为:过程耗水量少,一般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脱硫后烟气温度高,可自行排烟,硫便于回收等,但由于气固相反应速率较低,致使脱硫过程空速低,设备庞大,脱硫率常不及湿法,近年来,对干法脱硫技术的研究呈上升趋势,出现了不少新技术,主要有电子辐射及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工艺,催化氧化法和炭基材料法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填料塔去除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装置,包括进气系统1,反应塔2,喷淋装置3,排气管4,排水管5,支架6,控制系统7,二氧化硫浓度监测仪8;所述支架6上部设有反应塔2,反应塔2靠近下端一侧设有进气系统1,反应塔2底部设有排水管5,反应塔2上部靠近顶部一侧设有喷淋装置3,反应塔2顶部中心设置有排气管4,支架6上还设有控制系统7;反应塔2的顶部设有二氧化硫浓度监测仪8,二氧化硫浓度监测仪8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7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系统1包括电磁气阀1-1,气体流量计1-2,气泵1-3,进气管1-4;进气管1-4依次将电磁气阀1-1、气体流量计1-2、气泵1-3三者串联,电磁气阀1-1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7连接,气体流量计1-2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7连接,气泵1-3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12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催化剂中试尾气吸收塔
- 下一篇:一种尾气吸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