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跑步比赛补给站用水杯槽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01837.7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2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征;谭东川;张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桐 |
主分类号: | A47G23/02 | 分类号: | A47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黄超 |
地址: | 100107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跑步 比赛 补给站 水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跑步比赛用设备,特别是一种长距离跑步比赛补给站的设备。
背景技术
马拉松(Marathon)长跑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一般分全程马拉松(FullMarathon),半程马拉松(HalfMarathon),有些赛事为了吸引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还具有迷你马拉松,一般为10公里、4.2195公里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而跑步作为一种最为方便、经济、高效的锻炼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在中国,也有这为数众多的跑步爱好者。
而伴随而来的,在全世界乃至中国,已经形成了一股全民马拉松的风潮。据不完全统计,在2014年,中国田协公布的全国举办的全程及半程马拉松赛事就有53场,其中,大部分参赛者均为非专业人士,伴随而来的“马拉松经济”也蓬勃发展起来。一座城市成功的举办一场盛大的马拉松赛事,不但在城市影响力上有非常大的提升,对于赛事承办者的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那么赛事组织者在赛事的运作中如果需要盈利,在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充分的考量,提升服务质量。
马拉松是一项长距离,耐力型运动项目,也是一项大众选手与专业选手可以共同参与的运动项目,随着国内跑步队伍的不断壮大,马拉松赛事的规模,数量也在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一个赛事的规模通常会达到上万人,这对一个赛事的补给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长达42.195公里的奔跑,对于一个普通的大众选手来说通常要持续跑4-6个小时,这么长时间的奔跑,对体力是一个巨大的消耗,因此对于一个标准的马拉松赛事来说沿途是需要充足的补给站以供选手补给的。而水和饮料是补给站中最主要的补给品,也是选手最需要的,所以饮料和水补给的操作就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田协对马拉松赛事的补给站要求是:全程马拉松至少为8个饮料站和7个饮用水站,半程马拉松赛至少为4个饮料站和3个饮用水站。也就是说赛道上基本每5公里就有一个饮水、饮料补给站。
由于马拉松赛事的选手补给的特殊性,选手会在运动中补给,如图1所示,水杯之间一般会留有一定的距离(10-30cm),以防止选手在拿取水杯时将其它水杯碰倒。同时根据每个选手补给站饮水的特点,为了不让选手喝水时不被水呛到、拿水时水撒出以及节约用水,在满足选手饮水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将一杯水的量定在1/4满。
在比赛中一张水桌或者饮料桌通常配备3-4名志愿者,赛前我们会提前按照杯子间的间距摆放一桌,然后往水杯中倒水,比赛开始后,随着水的不断消耗,我们会将后排的水不断的向前排补充,同时志愿者们不断的摆放水杯,倒水,如图2所示。
这种补给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个赛事规模通常会达到1万人以上,因此,每个补给站都会遇到成千上万的选手同时计入进入补给站,补给站的水和饮料被一扫而光,不管志愿者的速度再快,都赶不上选手的拿取。通常能想到的方法是增加补给站桌子的数量或者补给站每个桌子配备的人数。
A.增加补给站的桌数:选手通常是从补给站排着前面的桌子拿水,也就是说不管你增加多少水桌,补给站靠近赛道前方的桌子还是会聚集很多等待补给的选手。这样既解决不了水供应不上的尴尬,同时桌子增加,志愿者的数量就需要增加,这样既增加了赛事物资成本,也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
B.增加补给站桌子的人员配备:马拉松赛事田协规定补给站的桌子长度是长1.2米,宽0.6米,这么大的桌子3-4名志愿者差不多站满了桌子,所以增加每张桌子配备的人数是不可行的,反而会导致志愿者操作混乱,同时增加人力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补给站用水杯槽,以提高补给站补给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跑步比赛补给站用水杯槽,用于放置及移动水杯,具有水杯槽本体,该水杯槽本体上开设两个以上用于容置水杯的容置孔,该容置孔为贯通的槽孔。
该水杯槽本体为平板结构。
容置孔为直径相同的圆形槽孔,该圆形槽孔直径要大于水杯下沿,小于水杯上沿。
该容置孔横排每排设置两个以上,纵排每排设置两个以上,相邻容置孔左右间隔距离大于上下间隔距离。
容置孔直径为6cm,相邻容置孔左右间隔距离为14cm,相邻容置孔上下间隔为11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桐,未经申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18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