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高效净化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2040.9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5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彭剑峰;宋永会;刘瑞霞;姜诗慧;颜秉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黑臭河 湖水 水质 高效 净化 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属于水环境生态治理领域。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线和离线处理单元耦合,实现黑臭水体臭味、COD、氨氮快速去除和溶解氧恢复,避免河湖水体再次出现黑臭。工艺从前到后组成如下:河湖前滞库、接触氧化砾石廊道、循环复合流湿地和生态景观塘。河湖前滞库位于河道上游,用于去除悬浮颗粒,后端设置生态溢流堰;接触氧化砾石廊道采取强化曝气富氧,用于去除COD和氨氮;循环复合流湿地水体循环流动,保障出水COD、氨氮和硝态氮达标;生态景观塘用于持续去除COD、氨氮和总磷,提升工艺景观效果。本发明可有效解决了城市黑臭水体自净效率低,离线处理工艺除臭效果差、景观水平低、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受污染水体生态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
背景技术
受城市发展过程中生产与生活污染物无序排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滞后、管理不善等负面影响,我国城市河湖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相当比例的城市河湖变黑发臭,水生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及使用功能日益衰退和缺失。由于城市河流普遍污染排放集中,自然径流补给不足,尤其北方地区补水水质水量季节差异大,城市河湖补水主要来自于污水厂处理出水;而按我国现行标准,即使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河湖也常呈黑臭状态。
城市河湖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多样,控源减排是实现黑臭水体根治的最有效手段。然而对于城市内普遍存在的湖泊及缓流河流,由于水体更新慢,污染物长期存留在水体内,并逐渐在底泥中积累,因而仅仅依靠控源减排短期内无法实现黑臭水体水质有效改善,仍需进一步提升城市水体自净能力。针对这类问题,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城市河湖水体在线修复技术研发,如河道滩涂湿地、直接曝气、浮岛等,相关技术建设成本低,但效率普遍不高,且影响行洪安全。目前国内外离线处理技术仅处于起步阶段,常采取分散处理、传统生物强化或湿地等技术,相关技术处理效率高,但处理效果不稳定,难以适应不同季节的水质水量保障需求。中国专利CN103332789A公开了“一种黑臭河道水体生态净化的方法”,这种工艺主要在受城市污水严重污染的黑臭河道中设置人工湿地,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实现黑臭河道的水体净化,该工艺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的优点,但会影响行洪,长期运行湿地的维护和管理不方便。中国专利CN102976546A公开了“一种旁路离线河流净化方法及净化系统”,该工艺以污染河流的支流为基础,建成一引流渠道形成旁路,污染河水从支流引入旁路,并在旁路中采用天然湖、塘、湿地、洼地、沟壕地等离线处理措施,净化后的河水再汇入干流,这种工艺可去除河水中污染物,但天然塘、湖净化效率低,对周边地形地貌要求较高,处理效果受河流周边地形地貌制约较大。中国专利CN102351376A公开了“一种河滩坡岸多塘湿地废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该工艺包括沉淀塘、氧化塘、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和稳定塘,受污染河水经各单元处理后排入下游河道,氧化塘与表面流人工湿地及稳定塘之间以分水溢流堰相连,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与氧化塘之间通过污水泵相连。该发明方法简单易行,能耗及投资建设成本低,但该工艺仅局限在河滩和岸坡,面积有限;且单元工艺采用常规工艺,未针对黑臭水质进行工艺调整,导致治理效率低、自然富氧能力不足,无法用于黑臭河湖水体有效治理。
因此,亟待提供一种针对城市黑臭河湖水体,具有净化效率高、季节效果稳定、抗冲击、景观效果好的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针对城市黑臭水体、适应水质水量突变、灵活有效的城市河湖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艺,可实现臭味、COD、氨氮快速去除和DO恢复,避免河湖水体再进入黑臭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20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