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裸眼3D显示像素单元及具有2D或3D切换功能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3914.2 | 申请日: | 2016-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0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胡继忠;蔡增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继忠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H04N13/3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王莹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裸眼 显示 像素 单元 具有 切换 功能 装置 | ||
1.一种裸眼3D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
像素单元,包含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及蓝色发光单元,且所述红色发光单元、所述绿色发光单元及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皆分别包含:
基板;
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基板上;
第一掺杂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
第二掺杂层,设于所述第一掺杂层上;以及
多个第二电极层,分别相对且不连接地设于所述第二掺杂层上;
光学封装体,包覆所述像素单元且包含至少一个光学混光区及至少一个光学导引区,所述至少一个混光区设于所述像素单元上,所述至少一个光学导引区设于所述至少一个光学混光区上;以及
控制电路,电连结所述像素单元,且传送2D图像信号或3D图像信号至所述像素单元;
其中,当所述2D图像信号传至所述像素单元时,所述像素单元经由所述光学混光区及所述光学导引区以直射角度投射光,至少一个观看者的双眼接收所述像素单元所投射的光,形成2D图像;
其中,当所述控制电路依据所述3D图像信号传至所述像素单元时,将交替地控制各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形成对应的电场,以使所述像素单元依时序交错地以相对的二偏射角度分别投射光,所述像素单元所投射的光分别经由所述光学混光区及所述光学导引区至所述至少一个观看者的左眼及右眼,以分别形成左右眼视差图像,并通过所述观看者的大脑感知所述左右眼视差图像后融合成3D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电路于第一时间点控制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形成电场后,所述像素单元将依对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其中一个偏射角度投射光,而当所述控制电路于第二时间点控制另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形成电场后,所述像素单元将依对应另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另一个偏射角度投射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导引区具有远离所述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出光面,所述至少一个出光面包含平面、斜面、曲面、双层或其组合,且通过微透镜工艺将柱镜光栅或狭缝光栅形成于所述光学导引区之中,以导引所述像素单元所投射的光至相异方向,或部分遮挡所述像素单元所投射的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封装体以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硅胶、玻璃、环氧树脂或其组合制成,且所述光学封装体为中空或实心结构,或运用芯片级封装完成,而所述光学封装体呈矩形、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
5.一种裸眼3D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像素单元,分别包含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及蓝色发光单元,且所述红色发光单元、所述绿色发光单元及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皆分别包含:
基板;
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基板上;
第一掺杂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
第二掺杂层,设于所述第一掺杂层上;以及
多个第二电极层,分别相对且不连接地设于所述第二掺杂层上;
光学封装体,包覆所述像素单元且包含至少一个光学混光区及至少一个光学导引区,所述至少一个混光区设于所述像素单元上,所述至少一个光学导引区设于所述至少一个光学混光区上;以及
控制电路,电连结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且传送2D图像信号或3D图像信号至所述多个像素单元;
其中,当所述2D图像信号传至所述多个像素单元时,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经由所述光学混光区及所述光学导引区以直射角度投射光,各观看者的双眼分别接收所述像素单元所投射的光,形成2D图像;
其中,当所述3D图像信号传至所述多个像素单元时,将交替地控制各所述像素单元的各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形成对应的电场,以使各所述像素单元依时序交错地以相对的二偏射角度分别投射光,所述多个像素单元所投射的光分别经由所述光学混光区及所述光学导引区至各所述观看者的左眼及右眼,以分别形成左右眼视差图像,并通过各所述观看者的大脑感知所述左右眼视差图像后融合成3D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继忠,未经胡继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39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碱改性液体速凝剂生产装置
- 下一篇:实验室用纳米铁基材料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