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合处理黑臭河道中污水和底泥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4832.X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7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辉;苏高强;赵勇;史群毓;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裕隆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8 | 分类号: | C02F3/08;C02F3/12;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陆海天;徐冬涛 |
地址: | 2142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底泥 底泥 联合处理 耦合 硝态氮 污泥 污水 河道 河道污水处理 反硝化细菌 方法和装置 氨氮转化 产酸细菌 处理效率 二次污染 反硝化池 河道污水 磷酸盐 反应池 有机物 邻接 重金属 好氧 混入 降解 去除 微生物 发酵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处理黑臭河道中污水和底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黑臭河道污水汇集到反应池,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并使水中的氨氮转化成硝态氮,再混入河道底泥并利用产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进行处理,去除水中的硝态氮以及底泥中的重金属及磷酸盐。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水和污泥进行适当回补。同时,还公开了应用上述方法的装置,包括相互邻接的好氧MBBR反应池和河道底泥发酵耦合反硝化池。本发明设计合理,工艺先进,可将河道污水处理和河道底泥处理耦合在一个系统里,实现了对污水和污泥的同时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并消除了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和装置,尤其是一种可以同时对黑臭河道中污水和底泥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联合处理黑臭河道中污水和底泥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导致城市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是进入河道中的污染物超出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在0.2mg/L以下,使水体处于缺氧和厌氧状态。在缺氧和厌氧状态,河道中的污染物转化成氨氮、硫化氢以及挥发酸等恶臭物质,以及硫化铁和锰硫化物使水体发黑,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健康,以及城市美观。针对河道治理,一方面要将河道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另一方面由于河道底泥中沉积了大量的有机物,氮磷元素及重金属离子,因此还需要对底泥进行稳定化处理,防止底泥中氮磷元素及重金属离子向河道水中释放。目前,治理黑臭河道通常是将河水和底泥分开处理,并且还需要向底泥中投加碱性化学药剂,如石灰等,以稳定河道底泥。如此,不仅增加了处理成本,而且投加的药剂也容易引起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联合处理黑臭河道中污水和底泥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将河道水处理和河道底泥处理耦合在一个系统里,同时实现对污水和污泥的处理,而且无需向底泥中投加碱性化学药剂,即可实现底泥的稳定化处理,降低了成本,避免了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联合处理黑臭河道中污水和底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黑臭河道污水汇集到反应池,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并使水中的氨氮转化成硝态氮;
2)将河道底泥抽入另一个池中,并与步骤1)中处理后的水相混合,利用注入的产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转化成氮气去除,并使底泥中的重金属及磷酸盐通过产生化学沉淀而去除;
3)对步骤2)反应后的混合水进行沉淀后,将出水和污泥分别排出,并将其中部分出水回送到步骤1)的池中,以进一步降低出水的总氮;同时,将部分污泥回送到步骤2)的池中,以保持污泥浓度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通过悬浮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对污水进行降解反应。
一种联合处理黑臭河道中污水和底泥的装置,包括相互邻接的好氧MBBR反应池和河道底泥发酵耦合反硝化池,所述好氧MBBR反应池通过进水泵引入河道污水,并通过溢流口与河道底泥发酵耦合反硝化池相连通;所述河道底泥发酵耦合反硝化池通过进泥泵引入河道底泥,并通过自流口与二沉池相连通;所述好氧MBBR反应池内设有降解有机物的悬浮填料;所述河道底泥发酵耦合反硝化池内设有产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MBBR反应池内还设有多个与池外曝气机相连的曝气头。
进一步的,所述河道底泥发酵耦合反硝化池中还设有促进底泥混合的搅拌器。
进一步的,所述二沉池还通过管道分别与好氧MBBR反应池和河道底泥发酵耦合反硝化池相连通,将部分出水和部分污泥分别回送到好氧MBBR反应池和河道底泥发酵耦合反硝化池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将河道水处理和河道底泥处理耦合在一个系统里,可以同时实现污水和污泥的处理。
2.无需向底泥中投加碱性化学药剂,即可实现底泥的稳定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裕隆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裕隆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48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