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溶剂性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7494.5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4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彭孝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仙花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79/08;C08L27/18;C08L27/06;C08K5/00;C08K5/14;C08K5/524;C08K5/17;C08K5/20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9 | 代理人: | 罗佩芝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剂 abs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溶剂性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ABS树脂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单体共聚而成的热塑性聚合物,它是介于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之间的一种高分子材料,主要为粒状或珠状,具有无毒无味、耐弯曲、耐高低温、耐化学品、易加工成型和表面光泽性好等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纺织、汽车工业和建材等行业。近年来,随着电子电器、汽车及轻工产品等的高性能化,人们对ABS树脂的性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其中,作为ABS树脂应用广泛的的两大指标同时也是两大劣势:不耐溶剂性和高断裂性,是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溶剂性ABS复合材料,具有非常好的耐溶剂性和抗压性,弥补了市面上大多数ABS材料都不耐溶剂性的劣势。
技术方案:一种耐溶剂性ABS复合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备而成:ABS树脂50-70份、聚酰亚胺10-20份、四丙氟橡胶10-20份、聚氯乙烯5-10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2份、二亚乙基三胺0.5-1份、硅烷偶联剂1-2份、脂肪酰胺2-5份、聚四氟乙烯1-2份、二丁基羟基甲苯0.2-0.5份、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0.5-1份、亚磷酸酯0.5-1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一种耐溶剂性ABS复合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备而成:ABS树脂55-65份、聚酰亚胺13-17份、四丙氟橡胶12-17份、聚氯乙烯6-9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3-1.8份、二亚乙基三胺0.6-0.9份、硅烷偶联剂1.3-1.8份、脂肪酰胺3-4份、聚四氟乙烯1.3-1.8份、二丁基羟基甲苯0.3-0.4份、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0.6-0.9份、亚磷酸酯0.6-0.9份。
上述耐溶剂性A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所有组分混合,在高速分散机中以转速13000-15000rpm下分散4-6分钟;
步骤2: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其中,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为80-100℃,二区温度为150-180℃,三区温度为200-220℃,四区温度为190-210℃,五区温度为180-210℃,停留时间为1-3分钟,压力为10-20MPa。
步骤3:将挤出产品冷却至室温,切粒即得。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1中转速为13500-14500r/min,分散时间为4.5-5.5分钟。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2中一区温度为85-95℃,二区温度为160-170℃,三区温度为205-215℃,四区温度为195-205℃,五区温度为190-200℃,停留时间为1.5-2.5分钟,压力为12-17MPa。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耐溶剂性ABS复合材料在乙酸中浸泡一周后其质量基本无变化,最佳实施例的质量变化率仅有0.63%,外观没有出现变化;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在浸泡后也依然达到40MPa和66MPa左右,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本发明的具有非常好的耐溶剂性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耐溶剂性ABS复合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备而成:ABS树脂50份、聚酰亚胺10份、四丙氟橡胶10份、聚氯乙烯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份、二亚乙基三胺0.5份、硅烷偶联剂1份、脂肪酰胺2份、聚四氟乙烯1份、二丁基羟基甲苯0.2份、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0.5份、亚磷酸酯0.5份。
上述耐溶剂性A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先将所有组分混合,在高速分散机中以转速13000rpm下分散4分钟后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其中,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为80℃,二区温度为150℃,三区温度为200℃,四区温度为190℃,五区温度为180℃,停留时间为1分钟,压力为10MPa,最后将挤出产品冷却至室温,切粒即得。
实施例2
一种耐溶剂性ABS复合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备而成:ABS树脂60份、聚酰亚胺15份、四丙氟橡胶15份、聚氯乙烯7.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5份、二亚乙基三胺0.7份、硅烷偶联剂1.5份、脂肪酰胺3.5份、聚四氟乙烯1.5份、二丁基羟基甲苯0.3份、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0.7份、亚磷酸酯0.8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仙花,未经罗仙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74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