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径向支承垫织构表面摩擦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7796.2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5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华;高殿荣;毋少峰;梁瑛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3/10 | 分类号: | F16C33/1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13116 | 代理人: | 崔凤英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径向 支承 垫织构 表面 摩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润滑静压支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然界海水、淡水的比热大、清洁无污染,因此水润滑轴承的热变形小、运行精度高、环境污染风险为零、价格低廉,在海洋开发、食品医疗等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海淡水自身独特的物理及理化性质,其粘度小、泄漏严重、承载能力小、润滑性差、腐蚀性强。它的不足之处:水润滑轴承的承载能力较小,容易发生过载而“烧瓦”,使得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磨损非常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液带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减阻降磨,改善水润滑轴承发生“烧瓦”时轴承座表面与转轴间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径向支承垫织构表面摩擦副。
本发明主要包括:轴承座、轴承、支承垫、矩形深腔、矩形浅腔、封液带、润滑凹槽和回液槽。其中,轴承座在与轴承配合的两个表面上,均设有6个曲面矩形的支承垫,轴承座在与轴承配合的两个表面上的对应的曲面矩形支承垫位置相同。曲面矩形支承垫的中部为矩形腔,矩形腔区域内的深部不同,沿着轴转动方向,前半区域为矩形深腔,后半区域为矩形浅腔。在每个矩形深腔上均设有一个通孔,即为进液孔,该进液孔延伸到轴承座的外表面。矩形腔与曲面矩形的支承垫之间为封液带,在该封液带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润滑凹槽,润滑凹槽的截面可为圆柱形、锥形、半球形、梯形等等。最好,润滑凹槽的截面为圆柱形。相邻两个曲面矩形的支承垫之间置有条形凹槽,即为回液槽,回液槽的表面设有回液孔。
本发明在使用时,润滑液由进液孔流入并填满矩形腔。由于转动轴的转动作用,润滑液便由矩形腔的深腔流入到浅腔;在流经深腔与浅腔的阶梯区域时,产生动压效应,提供动压承载力。由于进液孔持续向矩形腔内供液,润滑液只能从四周的封液带流出。由于封液带与转动轴间的间隙非常小,仅有30微米左右。因此润滑液流过封液带时,产生较大的液阻,使得回字形槽及内部支承区域的静压力升高,产生较大的静压支承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海淡水的粘度小,因此轴承的静态、动态承载力较小,最终导致轴承的承载力及刚度较小,容易因过载而导致轴承与支承座间发生直接接触,产生较大的摩擦磨损。
(2)依靠封液带表面的润滑凹坑将润滑液存储在凹坑中,而在轴承座发生“烧瓦”时将储存的润滑液再次涂敷在摩擦表面,提高轴承的摩擦磨损性能,延长轴承的运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海淡水润滑轴承轴承座示意图;
图2是海淡水润滑轴承的轴承座剖视图;
图3是海淡水润滑轴承的径向支承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圆柱形润滑凹坑剖面图;
图5是锥形润滑凹坑剖面图;
图6是半球形润滑凹坑剖面图;
图7是球形润滑凹坑剖面图;
图8是梯形润滑凹坑剖面图;
图9是椭球形润滑凹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8所示的本发明的示意简图中,轴承座1在与轴承11的轴肩2配合的两个表面上,均设有6个曲面矩形的支承垫3,轴承座在与轴承配合的两个表面上的对应的曲面矩形支承垫位置相同。曲面矩形支承垫的中部为矩形腔,矩形腔区域内的深部不同,沿着轴转动方向,前半区域为矩形深腔4,后半区域为矩形浅腔5。在每个矩形深腔上均设有一个通孔,即为进液孔6,该进液孔延伸到轴承座的外表面。矩形腔与曲面矩形的支承垫之间为封液带7,在该封液带的上表面设有润滑凹槽8,润滑凹槽的截面为圆柱形。相邻两个曲面矩形的支承垫之间置有条形凹槽,即为回液槽9,回液槽的表面设有回液孔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77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