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8044.8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1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吉洪湖;王亚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K1/00 | 分类号: | F02K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严巧巧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敛段 排气系统 中心锥 轴对称 二元混合 尖锥形 收敛式 分段 收敛 红外辐射特征 涡扇发动机 轴对称形状 高温部件 红外隐身 进口截面 局部扩张 气动性能 壁面 成对 涵壁 遮挡 地形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涡扇发动机红外隐身的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其外形先呈轴对称形状收敛,再呈双S弯形状收敛,由尖锥形中心锥、外涵轴对称收敛段、外涵双S弯二元收敛段、内涵轴对称收敛段以及内涵S弯收敛段组成。尖锥形中心锥和内涵轴对称收敛段连接形成内涵壁面,可以防止内涵通道局部扩张,抑制中心锥壁面上的流动分离。外涵轴对称收敛段和外涵双S弯二元收敛段相连接形成外涵壁面,可以更加有效地形成对中心锥以及内涵进口截面等典型高温部件的遮挡。本发明相对于现有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能够在提高排气系统气动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抑制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特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领域,特别是飞行器红外辐射特征抑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飞机的红外特性研究表明:(1)喷气式飞机的主要红外辐射源来自飞机的排气系统和机身蒙皮;(2)在飞行马赫数小于1.5的情况下,排气系统空腔和高温部件的红外辐射,对飞机中波波段红外辐射的贡献达到90%以上。因此,研究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在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特征,发展排气系统的红外抑制技术是提升飞机战场生存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
针对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红外抑制措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发动机的选择,即采用混合排气的涡扇发动机,可以利用外涵冷气流降低排气系统内部高温固体壁面的温度,同时内、外涵气流掺混可以降低尾喷流的温度,从而抑制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特征;(2)喷管结构设计,即采用异形喷管、引射喷管或采用波瓣混合器等措施,例如采用二元喷管,利用喷管内流动的强三维效应加强了内、外涵气流的掺混,同时在喷管出口增大了尾喷流和外流的换热面积,有效降低了喷流的红外辐射;(3)改变排气系统固体部件的发射率;(4)遮挡技术,例如采用发动机弯曲流道安装技术,可以利用弯曲的喷管型面对排气系统内部高温部件进行遮挡,从而大幅降低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特征;(5)改变喷流红外辐射的光谱特性。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则较好地结合了异形喷管技术和遮挡技术的特点,势必在未来隐身飞行器上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关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的设计研究并不多见。国外Brunet等(Brunet E,Seine N S,Daris T,et al.Exhaust assembly forming a horizontal propulsion gaselbow in an aircraft:U.S.Patent 7784284B2[P].2010-08-31)设计了一种双S弯二元喷管,其中间位置相对于涡轮轴线产生偏距,通过第一个S弯通道使燃气偏离中心轴线,再经过第二个S弯通道使燃气回到轴线位置上,进而对涡轮叶片和中心锥等高温部件进行有效遮挡,不仅可以降低雷达散射特征,还可以降低红外辐射特征。国内刘常春等(刘常春,吉洪湖,黄伟等.一种双S弯二元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数值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3,28(7):1482-1488.)为了降低轴对称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设计了一种双S弯二元喷管,与轴对称喷管相比在推力损失不大于3%的前提下能将红外辐射平均降低70%以上。后者的设计存在两点缺陷:(1)采用截锥形中心锥,中心锥后端存在明显的突扩区域,加上内涵弯曲壁面的影响,其内涵通道内存在较大回流区,中心锥壁面气流分离严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喷管的气动损失;(2)双S弯喷管起始端为外涵直径,要达到一定的遮挡效果,需要较大的偏距,横向尺寸较大,一定程度上使得喷管结构尺寸较大,增加了喷管的重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双S弯二元喷管中心锥气流分离严重且喷管尺寸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80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进气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集气环的管式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