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08090.8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1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凌严;朱虹;那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F21S8/00;F21V5/04;F21V5/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吴圳添,吴敏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指纹 传感器 模组 | ||
1.一种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包括:
光学指纹传感器,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具有透光基板和位于所述透光基板表面的器件层,所述器件层具有像素区,所述像素区具有多个像素,每个所述像素具有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所述非透光区域具有感光元件,所述透光区域使光线能够透过所述器件层的所述像素区;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上方;
背光源;
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位于所述像素区的下方,所述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与所述保护层的上表面所成的夹角为锐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和所述保护层之间具有第一光学胶层,所述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透光基板,然后从所述透光区域穿过所述器件层,再进入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再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进入所述保护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和所述保护层之间具有第一光学胶层,所述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从所述透光区域穿过所述器件层,然后穿过所述透光基板,再进入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再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进入所述保护层。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至少一个LED灯,所述LED灯的光为近紫外光、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黄色光、红色光、近红外光或白色光。
5.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LED灯,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LED灯对称地分布在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的下方,所述LED灯的光为近紫外光、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黄色光、红色光、近红外光或白色光。
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的出光面前面具有聚光透镜,所述聚光透镜能够使所述LED灯的光线转换为平行光或近平行光,所述背光源的光线先进入所述聚光透镜, 再进入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靠近所述背光源的表面还包括光增透层,所述光增透层能够增加所述背光源的光线进入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的比例。
8.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和所述背光源之间还包括透光介质层,所述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先进入所述透光介质层,然后再进入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介质层的侧表面或下表面为聚光面,所述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从所述聚光面进入所述透光介质层,所述聚光面将所述背光源发出的光线转换为平行光或近平行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和所述透光介质层之间具有第二光学胶层,所述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从所述透光介质层先进入所述第二光学胶层,再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进入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介质层的所述侧表面或下表面上还具有光增透层,所述光增透层能够增加所述背光源的光线进入所述透光介质层的比例。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介质层为玻璃层、塑料层或者光学胶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介质层的折射率为1.2以上。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介质层的所述聚光面为斜面、球冠面、椭球冠面、圆锥侧面或者棱锥侧面。
15.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单层或者多层结构,所述保护层的上表面、下表面和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上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滤光层。
1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层区还具有第一轴向排布的多条扫描线和第二轴向排布的多条数据线,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限定出多个网格,所述像素位于所述网格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809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钢管穿孔起皱折的穿孔顶杆
- 下一篇:热轧管芯棒托持整形运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