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锥同步环摩擦层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8199.1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8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万贤毅;杨宏伟;吕小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同创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 | 分类号: | B22F3/10;B22F7/08;B22F1/00;C22C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潘杰,万仲达 |
地址: | 44201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摩擦 成型 模具 方法 | ||
1.一种单锥同步环摩擦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模座(1)和内模(2),所述模座(1)和所述内模(2)均为环状结构,所述模座(1)的内壁上端用于定位单锥同步环(4)的同步环基体(4a)的下端外壁,所述模座(1)的内壁下端沿圆周方向设有用于搁置所述同步环基体(4a)的下端底面的环形搁台(1a),所述内模(2)的外壁与所述同步环基体(4a)的内壁相配合,所述内模(2)的下端底面搁置在所述环形搁台(1a)上,所述内模(2)的下端底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用于与所述环形搁台(1a)形成卡接结构的环形卡台(2a),所述同步环基体(4a)定位安装在所述模座(1)与所述内模(2)围成的成型腔(3)内时,所述同步环基体(4a)的内壁与所述内模(2)的外壁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单锥同步环(4)的摩擦层(4b)厚度的1.1~1.15倍,所述模座(1)、所述内模(2)、所述环形搁台(1a)和所述环形卡台(2a)的膨胀系数均相同,且所述模座(1)、所述内模(2)、所述环形搁台(1a)和所述环形卡台(2a)的膨胀系数均大于所述同步环基体(4a)的膨胀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锥同步环摩擦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1)与所述环形搁台(1a)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内模(2)与所述环形卡台(2a)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模座(1)、所述内模(2)、所述环形搁台(1a)和所述环形卡台(2a)均由301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同步环基体(4a)为粉末冶金件或碳钢冲压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锥同步环摩擦层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环基体(4a)定位安装在所述模座(1)与所述内模(2)围成的成型腔(3)内时,所述同步环基体(4a)的顶面与所述内模(2)的顶面平齐。
4.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成型单锥同步环摩擦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同步环基体(4a)定位安装在所述模座(1)与所述内模(2)围成的成型腔(3)内;
在所述成型腔(3)内填充用于成型摩擦层(4b)的摩擦材料混合粉末;
填充完毕后,将所述模座(1)、所述内模(2)、所述同步环基体(4a)和所述摩擦材料混合粉末一起进行烧结;
烧结完毕后,即完成了单锥同步环摩擦层的成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材料混合粉末包括79~81%的铜粉、11.5~13.5%的锡粉、4.5~5.5%的铁粉和余量锌粉,其中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材料混合粉末的粒径为200~400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材料混合粉末的填充重量为合格的所述单锥同步环(4)的重量与合格的所述同步环基体(4a)的重量之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温度为830~850℃,所述烧结时长为68~72分钟。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在烧结炉中进行,烧结时,所述烧结炉内通有氢气和氮气,所述氢气和氮气的进气气体压力均小于等于0.05MPa。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的流量为8~9m3/h,所述氮气的流量为4.5~5m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同创传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十堰同创传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819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