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物的屋顶与墙壁的通风及隔热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08321.5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8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文显 |
主分类号: | E04B7/00 | 分类号: | E04B7/00;E04B2/00;E04B1/76;F24F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屋顶 墙壁 通风 隔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建筑物的屋顶与墙壁的通风及隔热结构,是针对建筑物的屋顶或墙壁的结构设计,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内部通风隔热空间的建筑物屋顶或墙壁,可供外界空气由不同侧向循环流通于该隔热空间的里外,而产生隔热及特别迅速的通风散热效果。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物的屋顶与墙壁,在遭受日光照射时,均会不断将吸收积存的热量逐渐传导到建筑物内部,纵使日光结束照射(太阳已西下),该屋顶或墙壁所积存的热量也因为冷空气接触率太低,致使积热不易散解而造成室内闷热的情形,特别在目前被广泛应用,以金属浪板或发泡隔热浪板所搭建的建筑物(俗称铁皮屋),主要是先搭设钢骨梁架,再于梁架上覆盖金属浪板,而使所述金属浪板构成该建筑物的屋顶和四周的墙壁。由于这类铁皮建筑物具有快速搭建完成的效果,目前已普遍运用在工厂、仓库和住家等各种用途的建筑物上。
然而,前述采用铁皮搭盖的建筑物的吸热及热传导的速度极高,尤其是建筑物的屋顶的部分,直接受到太阳光曝晒的时间极长,不仅其材料很容易吸热,而且很快地即将该吸收的热传导至建筑物内部,再加上一般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动性较低,使得由内而外的热散解效能不佳,建筑物室内很容易变得相当闷热且难以散解。
为了降低上述建筑物的室内温度,通常是在屋顶或墙壁上开设多个连通室内与室外的通孔,并于通孔上设置风扇,通过利用大自然的风力或由内而外热气流的驱动由旋转中的排风扇排热,驱使室内热气经由通孔排放至室外,以达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其缺点在于,前述在屋顶或墙壁设置风扇的排热方式,虽可将室内热气排放至室外,但是屋顶和墙壁的隔热效果欠佳,容易造成风扇的排热速度赶不上屋顶(浪板)和墙壁的积热速度的情形;此外,也容易因为屋顶或墙壁开设了通孔而造成金属棚板的防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金属棚板产生锈蚀,以及雨水经由通孔渗入而发生室内滴水的情形。再者,更有在上述金属浪板内面加设发泡隔热材料,以降低所吸引的热量传导至室内的措施,如此虽然可以减少或减慢热传导至室内的速度及热量;但事实上如此的措施,亦会同时降低该等金属浪板由内朝外排解积存余热的效率,尚有不尽理想之处。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累积多年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实务经验,特创作出一种建筑物的屋顶与墙壁的通风及隔热结构,用以改善上述已知技术的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的屋顶与墙壁的通风及隔热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由双层板材及一间隔模块所构成的中空棚壁架构,可供外界空气由四方循环流通至上述棚壁架构的中空部位中,而兼具有良好隔热及高效率通风带走积热效果,用以改善上述传统的屋顶和墙壁的排热及散热功效不佳的缺失。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一种建筑物的屋顶与墙壁的通风及隔热结构,包括一设在建筑物上方形成顶棚或周边侧壁的内棚板,与沿着该内棚板配置的间隔模块,以及一配置遮蔽在该间隔模块的外侧的外棚板,该间隔模块包含有接合该外棚板及/或内棚板的连续衔接片及支撑部,使该外棚板与内棚板之间被架高形成一通风的隔热空间。
通过上述,该外棚板接受太阳光照射会蓄积传导热至该外棚板与内棚板的双层式结构之间,而该外棚板与内棚板之间的通风的隔热空间能够形成一热传导的阻隔,令上述蓄积的热不会直接传导到内棚板,达到初步的阻止热传导到建筑物室内的效果;再者,由该通风的隔热空间所形成向四方对外开放的状态,使外界空气经由该隔热空间循环流通,向四方带走上述由外棚板导入的热,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据此,即可避免上述的热因过度的蓄积,再被内棚板传导到建筑物的室内,进而大幅降低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因积热而提高的可能性,达到室内常态保持凉爽的效果。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各该间隔模块的连续衔接片之间经由搭接结构相互组接在一起。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搭接结构包含有能够相互衔接的一上搭接端片及一下搭接端片。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搭接结构通过组合件加以锁接。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间隔模块,由该连续衔接片的内侧面朝远离该连续衔接片方向,连接该支撑部以形成一撑座,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一开口。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各该相互连接的支撑部以彼此相向倾斜延伸,结合至该撑座,以排列成V字型轮廓。该连续衔接片的外侧面撑托该外棚板,该支撑部朝内撑托该内棚板。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间隔模块以该撑座与内棚板结合,再以一定位件自该连 续衔接片朝该撑座穿串该内棚板加以组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的剖示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文显,未经杨文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83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在高低温下进行耐磨实验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磨损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