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08931.5 申请日: 2016-01-07
公开(公告)号: CN105672442A 公开(公告)日: 2016-06-15
发明(设计)人: 张芮;尹鑫卫;马小军;王文武;赵旭红;贾生海;张彦洪;李晓玲;王引弟;高彦婷 申请(专利权)人: 甘肃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E03F1/00 分类号: E03F1/00;E03B3/02;E03B1/04
代理公司: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代理人: 董芙蓉
地址: 730070 ***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雨水 收集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雨水初期弃流 及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的不断紧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已受到广泛关 注。在一些淡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和地区,开始采用各种技术、设备和 措施进行雨水的收集利用。但由于初期雨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水质 条件较差,往往不符合雨水收集利用的要求,所以采用合理的方式对 雨水进行初期弃流成为雨水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现有技术中的雨水 初期弃流装置通常采用电磁阀、浮球等结构实现雨水的初期弃流,其 结构复杂,存在能耗,维修成本高,需专人管理。因此,为确保积水 质量与成本最优,实现可持续推广与应用,设计一种定型化、轻型化 和自动化的雨水初期弃流及收集装置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运行复杂、经济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 题,提供一种弃流结构简单、无需用电、效果良好、维护检修方便的 雨水初期弃流及收集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包括 进水管、弃流罐、排污管,弃流罐的两端分别连通进水管与排污管, 排污管与弃流罐交接处形成弃流口,其特征在于:弃流罐内部设置有 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设置液体流下的透水孔,液体通过透水孔排入 排污管,其中流入弃流罐的液体流量大于透水孔排出的液体流量,升 降装置的底端安装控制塞,控制塞的尺寸与弃流口尺寸适配,升降装 置能够在弃流罐内上、下移动,当位于升降装置上的液体自重大于升 降装置下落时的力度时,控制塞逐渐堵住弃流口,使水不再流入排污 管内,控制塞用于控制弃流口的封堵与开启;

靠近弃流罐底部位置、在弃流罐的外侧设置第一分流管,第一分流管 的自由端连通积水箱,当升降装置堵塞住排污管的进口时,弃流罐内 的液体通过第一分流管排入积水箱。

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1)初期雨水弃流阶段:

降雨开始后,雨水流入进水管,进水管中的雨水流入弃流罐,之后初 期雨水透过升降装置上的透水孔流入排污管不断排出;由于流入弃流 罐的雨水流量大于透水孔排出的雨水流量,随着降雨的不断进行,位 于升降装置上的雨水量会在短时间内增加,使得弃流罐内水位缓缓上 升,在水体自重的作用下,升降装置缓慢下移,致使控制塞逐渐封堵 弃流口,当弃流口完全被控制塞8封堵时,初期雨水恰好被排尽,从 而实现雨水初期弃流;

(2)雨水收集阶段:

当控制塞完全封堵弃流口后,透水孔继续向下透水,致使弃流罐底部 出现积水,随着积水量的增多,液面逐渐上升至第一分流管管口位置, 从而第一分流管开始流出雨水;同时随着降雨的继续进行,升降装置 以上的积水水位逐渐上升至第二分流管管口位置,第二分流管开始流 出雨水;积水随同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汇入积水箱内;当积水箱 中的积水量到达溢流口位置时,多余水量通过溢流口流入排水管排 走;

(3)装置自动复位阶段:

在降雨结束后,随着流入进水管流量的逐渐减少,弃流罐内的水 位由于第一分流管的积水作用,水位开始缓慢下降,致使升降装置以 上水体自重逐渐减轻;当升降装置以上水体自重小于弹簧的弹力和挡 水板与弃流罐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时,升降装置带动控制塞逐渐上移, 从而使弃流口开启,排空弃流罐内的剩水,最终实现装置自动复位。

初期雨水通过所述拦截网进入所述弃流罐后经所述挡水板上的 透水孔排走;后期雨水在自重作用下压缩所述微型细小压簧,致使所 述挡板上的带杆控制塞将弃流口堵住,后期净水分别由所述第一分流 管、第二分流管进入所述积水箱。

降雨停止后弃流罐中的雨水通过所述挡水板上的透水孔缓缓流 下,同时所述挡水板在所述微型细小压簧弹力的作用下逐渐上移,致 使所述带杆控制塞将弃流口打开,从而排走所述弃流罐中剩余的雨 水,最终所述挡水板复位。

通过本发明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适 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该装置可适用于建筑物房顶的雨水收集利 用,也可扩大至局部地区雨水回收利用。其结构简单,节能环保,经 济适用,效果良好,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升降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89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