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功能性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9688.9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1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柳庆华;沈华锋;李坚;王建海;沈兰芳;柳春林;沈联芳;边文军;冯国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西大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00;D02G3/04;D02G3/36;D01F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31203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功能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功能性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材料技术的发展,普通面料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多元化的要求,功能性纤维和面料在这方面则体现出自己先天的优势,可以满足人们对面料越来越多元化,甚至苛刻的要求。但是现有技术中不同的功能性纺织面料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在满足人们综合需求方面有时力有不逮。在提高衣物的晾晒效率时,为了促进水分从浸水的衣物中快速脱离,加大衣物间的间隙无疑是有利的,但这样一方面导致衣物的保暖性能受损,另一方面其效率提高的不明显,在衣物晾晒效率的提高方面不具有实用性。
2011年06月01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0880127912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材料,通过利用一种含有水汽可激活单元的材料,使得潮湿环境中织物之间的空隙变大,干燥环境下织物之间的空隙恢复到较小的状态,解决了衣物透气性和保暖性相结合的问题,但对衣物晾晒效率的提高有限。2014年12月17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410470990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吸光发热功能性纤维及其纺丝加工工艺及面料,通过加入色素用炭黑粒子实现了纺织品在光照条件下快速升温的效果,并有了更好的蓄热性能,但一方面它无法解决出汗时衣物粘着与皮肤的问题,另一方面它在解决衣物晾晒效率低下的问题时,显得力有不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功能性面料,以解决衣物在晾晒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显著提高衣物晾晒效率,并保证晾晒完成后保暖性更佳,同时防止衣物粘着与皮肤,引发穿戴者不适。
一种新型功能性面料,所述新型功能性面料的纱线是一种包芯纱,纱芯部分由一种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组成,缠绕部分由一种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组成;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由重量份数为60份~80份的常规纤维材料、重量份数为15份~20份的色素用炭黑粒子、以及重量份数为5份~20份的色母粒熔融纺丝而成;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是一种遇水卷曲率变小的纤维;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在所处环境湿度比在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更大时卷曲率降低并发生卷曲变形;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在所处环境湿度恢复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时卷曲率恢复,以恢复面料的初始状态。
作为改进,所述常规纤维包括化学纤维,所述的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和/或合成纤维。
作为改进,所述纱芯部分的捻数为100~200T/m;所述缠绕部分的捻数为100~200T/m。
作为改进,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在所处环境湿度比在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更大时,自身卷曲变形引起所述缠绕部分卷曲收紧,同时所述缠绕部分横截面积减小;所述缠绕部分卷曲收紧和横截面积的减小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包芯纱整体横截面积减小,包芯纱之间的空隙变大。
作为改进,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的升温蓄热过程在光照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西大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西大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96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