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氟化钙粉体或污泥的造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09721.8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9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蔡政贤;蔡平赐;苏育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28 | 分类号: | B01J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化钙 污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粒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氟化钙粉体或污泥的造粒方法。
背景技术
晶圆工厂于制程中经常会使用到大量的氢氟酸,使用后的氢氟酸废液会先以氢氧化纳调整适当的pH值,再与氯化钙或氢氧化钙等钙化物反应产生氟化钙沉淀物,最后再经由压滤或其他方法脱水后即得氟化钙污泥(Calcium Fluoride Sludge),含水率常介于60%~80%。为了进一步降低含水量,可再进行干燥步骤以制得氟化钙粉体。
由于氟化钙为萤石(fluorspar)的主要成分,而萤石的工业用途又相当广泛,可应用于玻璃、陶瓷、水泥,以及钢铁等工业中。例如:于炼钢时提升熔液的流动性,并可去除有害杂质,因此将氟化钙粉体或污泥制成炼钢用萤石将可重新回收使用并产生商业价值。然而,将氟化钙粉体或污泥制成炼钢用萤石须经过特定处理以确保成分符合炼钢需求,例如:氟化钙的重量百分比不小于75%、含水量不大于2%,及二氧化硅不大于18%。另外,炼钢用萤石的结构强度也有一定的要求,须再经过转桶试验后未通过6.3厘米的重量百分比须达88%以上。参阅图1,中国台湾第496796专利核准公告号揭示的一种氟化钙污泥资源回收处理方法,主要是将氟化钙污泥与亲氧材料、助熔剂、还原剂、发热剂,及硬化剂辗压混合,再冷结造粒成炼钢用萤石。然而,此种处理方法加入相当繁复的化学材料,而提高处理成本。
经上述说明可知,简易地将氟化钙粉体或污泥制成炼钢用萤石是此技术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所待突破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化钙粉体或污泥的造粒方法。
本发明的氟化钙粉体或污泥的造粒方法,包含一个混拌步骤与一个造粒步骤。
该混拌步骤将一份氟化钙粉体或污泥、一份沥青(Asphalt),及水充分混拌成一份预混物。
该造粒步骤将该预混物进行造粒处理,得到多个氟化钙块体。
本发明的氟化钙粉体或污泥的造粒方法,该混拌步骤中沥青先与一份乳化剂及水混合成乳化沥青,再与氟化钙粉体或污泥、水混拌成该预混物。
本发明的氟化钙粉体或污泥的造粒方法,该混拌步骤中的乳化沥青占该预混物的重量百分比介于1%至20%,水则占该预混物的重量百分比介于10%至80%。
本发明的氟化钙粉体或污泥的造粒方法,该混拌步骤中的乳化沥青占该预混物的重量百分比介于3%至13%,水则占该预混物的重量百分比介于20%至60%。
本发明的氟化钙粉体或污泥的造粒方法,还包含一个实施于该混拌步骤前的粉碎步骤,该粉碎步骤是将一个氟化钙结块体粉碎成多个粉体粒径小于0.5mm的氟化钙粉体。
本发明的氟化钙粉体或污泥的造粒方法,还包含一实施于该造粒步骤后的除湿步骤,该除湿步骤是对所述氟化钙块体进行干燥处理。
本发明的氟化钙粉体或污泥的造粒方法,该除湿步骤干燥后的所述氟化钙块体的氟化钙含量不小于75%。
本发明的氟化钙粉体或污泥的造粒方法,该除湿步骤是在温度不大于100℃下干燥,将所述氟化钙块体的含水比例调整至3%以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仅用该沥青作为黏着剂(binder),便能将氟化钙粉体或污泥进行造粒,制成符合炼钢用的萤石,因而降低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步骤流程图,说明由中国台湾第496796专利核准公告号所揭示的一种氟化钙污泥资源回收处理方法;
图2是一步骤流程图,说明本发明氟化钙粉体或污泥的造粒方法的一实施例;及
图3是一转桶试验数据图,说明该实施例所制得的制品的结构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氟化钙粉体或污泥的造粒方法的一实施例,依序包含一粉碎步骤11、一混拌步骤12、一造粒步骤13,及一除湿步骤14。
该粉碎步骤11是取自一半导体工厂产出的氟化钙污泥,经过脱水、高温锻烧成结块体,其粒度尺寸大于0.5mm,并经由粉碎机进行机械性粉碎后而得氟化钙粉体,使其粉体粒径小于0.5mm。
该混拌步骤12将一氟化钙粉体或污泥、一乳化沥青,及水于室温下以五段式碗型拌合器充分混拌,并持续30分钟成一预混物。
须说明的是,前述该粉碎步骤11的目的在于提高该氟化钙粉体的总表面积,使粉体颗粒间与该乳化沥青的接触面积增加,进一步提升该预混物的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未经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97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类双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及其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加热式粉体改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