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当归早薹的药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9878.0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段金廒;于光;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7/44 | 分类号: | A01N37/44;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当归 药物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及其参与形成的复方药物,具体涉及防治当归早薹的药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当归早薹影响当归的产量和品质,当归早薹与其它同类植物发生早薹的生理基础是一致的,即低温通过春化阶段、长日照、激素以及自主途径促进发育,进而抽薹开花,目前防治当归早薹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当归早薹发展进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研究其内部营养物质和激素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阐明当归早薹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是解决当归早薹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法。
cDNA-AFLP是从AFLP衍生而来的RNA指纹识别技术,现已发展成较为成熟的转录组研究技术,运用该技术可从转录水平鉴定mRNA差异,从而阐明基因调控在RNA水平的表现,可对生物体转录组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当转录产物高度表达时,扩增条带的强度高低甚至能直接反应出基因表达量的差别,并且获得的转录衍生片段(tnarscript-derived fragments,TDFs)一般也集中在蛋白的编码区或者附近,可最大限度的提供基因编码区的信息。cDNA-AFLP自身的优点使其成为最有效的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之一。利用cDNA-AFLP可以方便的将不同的生理发育阶段或不同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分离出来。
本专利通过以上技术研究早薹当归和正常当归在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揭示当归早薹的分子机制,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归早薹性状和多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相关,因此本专利选择相关的抑制剂抑制多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以达到防治当归早薹的目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当归早薹的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发现多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当归早薹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抑制多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可达到防治当归早薹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当归多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的抑制剂。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治当归早薹的药物,它为当归多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的抑制剂。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防治当归早薹的药物,它为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的抑制剂。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防治当归早薹的药物,所述的抑制剂为α-二氟甲基鸟氨酸。α-二氟甲基鸟氨酸在制备防治当归早薹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一种防治当归早薹的农药制剂,它由α-二氟甲基鸟氨酸和助剂制成乳油、悬浮剂、粉剂、粒剂、水剂农业制剂。
cDNA-AFLP是研究样本之间基因表达差异的有效方法,本发明采用cDNA-AFLP技术研究早薹当归在基因表达水平和正常当归的差异,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当归早薹的分子机制,构建当归早薹的分子调控网络,并在此基础提出抑制针对影响当归多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的早薹防治途径。
抑制当归早薹药物筛选:
1.RNA的提取与鉴定
采集早薹当归和正常当归的样品立刻在液氮中冷冻,后置于-80℃冷冻保存。采用Trizol(Invitrogen公司产品)分离当归样品总RNA,用DEPC水溶解,然后用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质量。
2.反转录双链cDNA的合成
以所提取总RNA中的mRNA为模板,按照Promega Universal Riboclone cDNA Synthesis System试剂盒(C4360)提供的方法合成双链cDNA,最后溶于DEPC水中。
3.cDNA-AFLP方法的建立
(1)酶切反应
合成的双链cDNA用EcoR Ⅰ和Mse Ⅰ(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双酶切,37℃过夜,65℃2h。
(2)连接反应
酶切产物在连接酶的催化下和接头4℃过夜。EcoR I接头:5’-CTCGTAGACTGCGTACC-3’,5’-AATTGGTAGCAGTC-3’;MseI接头:5’-GACGATGAGTCCTGAG-3’,5’-TACTCAGGACTCAT-3’。反应体系:酶切产物5μL,Buffer1μL,MseⅠ接头(50μΜ)0.5μL,Ecor Ⅰ接头(5μM)0.5μL,加ddH2O至总体积10μL。
(3)连接产物预扩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98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丙环唑无芳烃乳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琥胶肥酸铜的杀菌组合物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