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回转拖船橡胶护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0403.3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9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59/02 | 分类号: | B63B5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3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拖船 橡胶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全回转拖船橡胶护舷装置,包括两根橡胶护舷、护舷架、护舷架钢管、绑扎眼板、转向环、绑扎件和拉紧螺栓螺母组,所述两根橡胶护舷上下平行放入护舷架,护舷架钢管一端固定在护舷架上端,另一端向下倾斜穿入舷墙后截止,端部封板封住护舷架钢管的端口。绑扎件一端固定在护舷架下部的绑扎眼板上,另一端与拉紧螺栓螺母组连接,固定端部封板并拉紧绑扎件。本发明的绑扎件通过拉紧螺栓螺母组可快速的达到收紧状态,操作方便快捷,安全可靠。采用的实心橡胶护舷,具有较高的吸能和反力,同时具备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简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橡胶护舷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船首升高平台的全回转拖船的橡胶护舷装置。属于船舶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橡胶护舷俗称橡胶护木,是安装在码头或船舶上,用以吸收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时的碰撞能量,保护船舶、码头免受损坏。通常橡胶护舷根据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实心橡胶护舷和漂浮型橡胶护舷。
实心橡胶护舷是应用历史较早、应用范围广的码头船舶防冲撞设备。实心橡胶护舷具有较高的吸能和反力,同时具备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简单等优点,是码头、船坞安装较多的防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它的压缩变形来吸收船舶的冲击能量,从而减轻对码头和船舶的破坏作用,大大延长了船舶的使用寿命,故一般用在码头港口上。常见的实心橡胶护舷分为:圆筒型、D型、W型等。
拖船是大船的保姆,协助大船离靠泊作业是拖船的常规工作。拖船没有装载货物的货舱,船身不大,但装有大功率的推进主机和拖曳设备,具有个子小、力气大的特点。故橡胶护舷是拖船上的必需品,其受力大小直接取决于拖船马力的大小。针对现在拖船马力的日渐增大,对橡胶护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的安装方式也越来越受港口业主的重视。
橡胶护舷的安装方式需考虑其稳定性、牢固性、方便性,便于安装、维护、拆卸更换等,除此之外,橡胶护舷的安装部件还应注意不能影响拖船的拖曳系统,即不能阻挡缆绳的出缆及带缆。传统的安装方式为橡胶护舷由绑扎件(绑扎带或链条)通过绑扎眼板固定,绑扎眼板安装在护舷架的上下面板上。该安装方式的弊端在于护舷架上面板上的绑扎眼板会阻碍缆绳的工作,所以护缆桥为其必配构件。该安装方式主要用于有首升高操作平台的拖船上。对于没有首升高操作平台的拖船,常采用防磨管代替舷墙面板。在此基础上若还将橡胶护舷的绑扎眼板设置在护舷架的上面板一则不美观二则太累赘。所以,开发出新的全回转拖船的圆筒形橡胶护舷装置,使拖船艏部显得简洁美观,同时又能保证其方便性,是目前船舶护舷的重点研发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回转拖船橡胶护舷装置,使拖船艏部显得简洁美观,该装置安装便捷,同时又能保证其使用的方便性,不影响拖船的拖曳系统,即不影响缆绳的出缆及带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回转拖船橡胶护舷装置,包括两根橡胶护舷、护舷架、护舷架钢管、绑扎眼板、转向环、绑扎件和拉紧螺栓螺母组,所述两根橡胶护舷上下平行放入护舷架,所述护舷架外侧形状与上下两根圆筒形橡胶护舷的横截面形状匹配,护舷架上端固定在舷墙的顶端上,下端固定在舷侧板上:转向环和绑扎眼板分别固定在在护舷架的中部和下部,护舷架钢管一端固定在护舷架上端,另一端向下倾斜穿入舷墙后截止,端部封板封住护舷架钢管的端口;绑扎件一端固定在护舷架下部的绑扎眼板上,另一端顺次穿过护舷架中部的转向环和端部封板,与拉紧螺栓螺母组连接,拉紧螺栓螺母组穿过端部封板固定端部封板,并拉紧绑扎件,从而将两根橡胶护舷牢固地固定在护舷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护舷架钢管轴心线的倾斜角α=-18°~-22°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护舷为圆筒形橡胶护舷;
进一步的,所述护舷架下端形状为与下部的圆筒形橡胶护舷内侧形状匹配的半圆弧形,护舷架上端形状为与上部的圆筒形橡胶护舷内侧形状匹配的1/4圆弧形,所述1/4圆弧形垂直向上延伸后与舷墙顶板内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04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