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伏马毒素B1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序列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2362.1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6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梅;刘继红;尹海燕;李淑芳;曹成;马莹;贾斌;周玲;张迪;孙江南;任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7/08 | 分类号: | C07K7/08;G01N33/68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郑园;张真真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毒素 sub 特异性 结合 多肽 序列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与伏马毒素B1特异结合的多肽序列,所述多肽序列为噬菌体展示肽,由12个氨基酸组成,共有五种。本发明提供的能与FB1结合的噬菌体展示肽与FB1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和特异性,与传统的单克隆抗体相比,从噬菌体展示随机多肽库中淘选与靶标结合的噬菌体展示肽具有操作简单、容易大量制备和纯化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与伏马毒素B1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序列。本发明提供的能与FB1结合的噬菌体展示肽与FB1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和特异性,与传统的单克隆抗体相比,从噬菌体展示随机多肽库中淘选与靶标结合的噬菌体展示肽具有操作简单、容易大量制备和纯化的特点。
背景技术
伏马毒素(Fumonision FB)是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和F.proliferatum 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繁殖所产生的水溶性次生代谢产物,他是一类由不同的多氢醇和丙三羧酸组成的结构类似的双酯化合物。目前,已发现的伏马毒素有FA1、FA2、FB1、FB2、FB3、 FB4、FC1、FC2、FC3、FC4和FP1共11种,其中FB1是其主要组分。FB1对食品污染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主要污染粮食作物及其相关的食品和动物饲料,包括玉米、大麦等谷物,以及茶叶、药用植物、啤酒、动物内脏等。伏马毒素对人、畜不仅是一种促癌物,而且完全是一种致癌物。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实验表明,伏马毒素主要损害肝肾功能,能引起马脑白质软化症和猪肺水肿等,并与我国和南非部分地区高发的食道癌有关,现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注意。
目前伏马毒素B1的检测方法主要涉及仪器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仪器分析检测方法包括质谱(MS)、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和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技术,仪器分析检测方法虽然具有灵敏度和特异性好,但是样品处理步骤繁琐、费时、仪器昂贵、而且需要专业人员和在快速检测中难以普及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免疫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而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高通量、速度快、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和可定量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大量样本的快速筛选。但是目前用于ELISA检测试剂盒的各类毒素的单克隆抗体主要来源于小鼠杂交瘤细胞,因此在筛选单克隆抗体长期复杂的过程,即耗费时间,又耗费财力物力。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ology)是20世纪80年代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它以噬菌体或噬粒为载体,使外源肽或蛋白质的基因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质基因在其表面进行融合表达,进而通过亲和富集法筛选表达有特异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真菌毒素抗原和抗体制备的传统途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可制备抗体、模拟抗原表位,代替真菌毒素的标准品,建立无毒ELISA检测方法。 ELLSA检测方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且对样品的纯度要求不高,适合样品的初步筛查检测,但该方法由于目前用于ELISA检测试剂盒的各类毒素的单克隆抗体主要来源于小鼠杂交瘤细胞,因此在筛选单克隆抗体长期复杂的过程,即耗费时间,又耗费财力物力。所以有待进一步完善或寻求相关替代单克隆抗体的元件及分析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23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