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光节能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2587.7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7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廖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唯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郭霞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光 节能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灯光节能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智能家居系统能够对多种电器进行智能化控制,例如电饭煲、洗衣机、空调、电视机等等。然而,灯光的调整目前仅仅限于开、关操作和定时操作,尽管有些技术方案已经涉及到了照度和色温的调节。
经检索,例如,申请号为CN200620151582.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过人的瞳孔大小调节室内照明亮度的智能家居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红外线成像及光电转换模块与数字图像处理模块相连,数字图像处理模块与照明系统相连;所述数字图像处理模块中包括的MPU&DSP双核微控制器分别与程序存储器Flash、数据存储器RAM、键盘控制模块和LCD显示模块相连。该装置利用红外线成像及光电转换模块得到瞳孔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模块分析得到相应的室内亮度需求,启动照明系统运行。
现有技术尚未公开实用性较强的节能照明控制方法,并且考虑到室内环境存在自然光照明的可能性,如何依据自然光并适当地和动态地调整智能家居系统的灯光照明已经成为智能家居技术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在考虑自然光照明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节省智能家居系统的照明耗电量,并增强人-环境交互体验,依据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人的行为精准地控制照明角度、亮度和时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为智能家居系统的灯光照明单元节能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灯光照明单元,用于以照明角度可调整的方式进行室内照明,所述控制方法基于具有环境光感应单元的灯光节能控制系统,所述灯光节能控制系统包括环境光感应单元、灯光控制单元、红外测距单元和灯光照明单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环境光感应单元和计时单元获得环境光的照度信息和角度变化信息;
(2)利用多个红外测距单元检测使用者与灯光照明单元之间的距离信息;
(3)利用灯光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的环境光信息和距离信息,对所述灯光照明单元进行照明角度调整和照度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灯光节能控制系统还包括温度调整单元和多个温度检测单元,且所述红外测距单元与温度检测单元、红外测距单元相互电气地连接地设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上。
进一步地,所述计时单元在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的控制下启动并计时。
进一步地,所述各个温度检测单元被分布式地设置于所述温度调整单元,并且还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附近。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红外测距单元被设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的不同方向上。
进一步地,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被设置于室内的各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包括光信号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光传感电路阵列,其中所述光信号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角度-输出电压信息对应信息表和光传感电路阵列输出的电压确定环境光的照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传感电路阵列是由多个环境光感应电路组成的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环境光感应电路中晶体管T1-T18和电容C1-C4的连接关系为: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CLK,源极连接T9的漏极,T1的漏极连接T3的栅极,T3的源极连接T13的漏极,T3的漏极连接OUT,T2的栅极连接CLK,T2的源极连接CTRL,T2的漏极连接T13的栅极、T6的栅极以及T15的漏极和C3的一端,T13的源极连接T11的漏极和T15的源极,T15的漏极还连接T4的基极,T4的漏极连接T5的源极,T4的源极连接C1的一端和T6的漏极,C1的另一端连接T15的漏极,T6的源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T16的漏极以及T18的源极,C2的另一端连接OUT,T18的栅极连接T13的栅极和T2的漏极以及T5的栅极,T9的源极连接T7的漏极,T7的源极连接C3的另一端,T7的源极还连接Vin、T8的源极以及C4的一端,T7的栅极连接T8的栅极,T8的漏极连接T10的源极,C4的另一端连接T10的漏极以及T17的源极,T17的栅极连接CLK,T17的漏极接地,T12的栅极连接T17的源极,T11的栅极连接T1的漏极,T12的漏极连接T14的源极和T16的源极,T14的栅极和漏极连接T10的栅极,T9的栅极连接T13的栅极,T14的栅极连接T18的漏极,T15的栅极连接T16的栅极,T7的栅极连接T15的栅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唯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思唯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25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及电路板
- 下一篇:一种智能家居灯光无线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