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鉴别当归早薹的DNA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2909.8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1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段金廒;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鉴别 当归 dna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别当归早薹的DNA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研究早薹当归和正常当归在基因组学水平的差异,获得早薹当归的特异分子标记片段,并通过PCR技术对差异片段的序列进行分析,获得3个DNA分子标记。本发明采用AFLP筛选当归和早薹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通过大量实验建立、优化,筛选出适合当归种的AFLP的反应及银染反应体系,获得清晰的DNA指纹图谱,筛选得到当归早薹性状的分子连锁标记。本发明优选得到的DNA分子标记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可以应用于早薹当归的种质鉴定,对选育抗早薹品种的当归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当归早薹的鉴别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鉴别当归早薹的DNA分子标记序列及其具体应用。
背景技术
核酸序列的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简单、快速的检测,对于药用植物特异性状的分子标记以及在药用植物的种质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在这方面较为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有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显微检测等方法,这些方法需要复杂的操作和特殊的设备。1993年PE公司的Dr.Kary B.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随后PCR技术大规模的应用于生物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对DNA的检测进入了新时代。
扩增片段产度多态性(AFLP)分析技术基本原理是先利用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基因组DNA产生不同分子量的DNA片段,再使用双链人工接头和酶切片段相连接,连接产物作为扩增反应的模板DNA,然后以人工接头的互补链为引物进行预扩增,最后在接头互补链的基础上添加1-3个选择性核苷酸作引物对模板DNA基因再进行选择性扩增,一般以DNA作为模板需要添加3个选择性核苷酸作为引物分离效果较好。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检测选择性扩增获得的DNA片段,根据扩增片段长度的不同检测出多态性。引物由三部分组成:与人工接头互补的核心碱基序列、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引物3'端的选择碱基序列(1-3bp)。该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所用的专用引物可在不知道DNA信息的前提下就可对酶切片段进行PCR扩增。为使酶切浓度大小分布均匀,一般采用两个限制性内切酶,一个酶为多切点,另一个酶切点数较少,因而AFLP分析产生的主要是由两个酶共同酶切的片段。AFLP具有分辨率高、稳定性好、效率高的优点。AFLP高效可靠的特点使它在基因组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归早薹影响当归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选育出优良品种的当归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关于当归早薹的鉴别方法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鉴别当归早薹的DNA分子标记和其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鉴别当归早薹的DNA分子标记,所述的DNA分子标记是通过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研究早薹当归和正常当归在基因组学水平的差异,获得早薹当归的特异分子标记片段,并通过PCR和测序技术对差异片段的序列进行分析,获得DNA分子标记ZT-1、ZT-2和ZT-3,它们的序列分别为SEQ ID No:1,SEQ ID No:2和SEQ ID No:3。
SEQ ID No:1的序列为:
CAAGCAAACCATTGTAGATGGGGTTACTTTTGCACCTAACAACATTGTTGCTTTGTTAGATCATAAGGATTTCCCTAGTGATTTTCATATCATTCAGGATTTCCTCGCCTGTAGTCCATTGAACTTTGCTCTAACTCAACCTTTGAAGGTTTCGTGTAAGAGTGTTATGCAGGTATGGACCACTGCTAAGTTTGCGAAGCTGGCATCGTCAGGACAGCTCCACATGTCGTTTGTTCACAATGGGACTGTCTATGGGGTCACTCCTGAAGTTGTAGAAGATGCACTCCAATTACCCAAGCTCGGTACTA。
SEQ ID No:2的序列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29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