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布卷式张拉和锚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3124.2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5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东;马志华;童浩;杨勇;毛苏毅;刘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5/12 | 分类号: | E04C5/12;E04G21/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1001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布卷式张拉 锚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特别设计一种碳纤维布卷式张拉和锚固系统。
背景技术
碳纤维布(简称CFRP布)具有高强度、质轻、耐火、耐腐蚀的特点,是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理想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桥梁、民用建筑中。为了充分发挥CFRP布抗拉强度高的特点,将碳纤维布在施加预应力条件下再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可以有效提高纤维布的利用率,同时更好地约束混凝土构件表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利于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近年来,碳纤维布加固方式逐渐从普通直接粘贴转为施加预应力加固的方式。然而现有的碳纤维布预应力施加方法,例如嵌入式张拉法、两端张拉法和梁上张拉法比较复杂,使用的张拉装置体积庞大,需占用较大的施工场地,施工效率低。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碳纤维布张拉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碳纤维布卷式张拉和锚固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布卷式张拉和锚固系统,在碳纤维布为粘贴到混凝土梁之前给碳纤维布施加预应力,并在保持预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将碳纤维布粘贴到混凝土梁底部,实现对混凝土梁加固,使碳纤维布受力均匀,张拉效果好;同时结构简单,集张拉与锚固装置于一体,操作方便,易于推广使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碳纤维布卷式张拉和锚固系统,两套同时使用,且对称设置于混凝土梁两端,每套碳纤维布卷式张拉和锚固系统包括锚固机架、张拉机构和施力装置,碳纤维布固定设置在张拉机构上,张拉机构安装在锚固机架上,施力装置通过张拉机构对碳纤维布施加预应力。
进一步地,张拉机构为滚轮,滚轮两端分别安装在锚固机架上,且沿锚固机架高度可调,滚轮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均位于滚轮与锚固机架的连接部外侧。
进一步地,滚轮两端的两个通孔的轴线垂直相交。
进一步地,锚固机架包括两组支撑套筒,其中每组支撑套筒包括内套筒、外套筒和底座,外套筒与底座固定连接,内套筒的外轮廓与外套筒的内轮廓相同,内套筒套设于外套筒内,且沿外套筒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内套筒和外套筒均为空心圆柱体。
进一步地,滚轮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内套筒靠近底座一端上,安装后滚轮沿其轴线转动,且转动过程中滚轮轴线相对于内套筒固定设置,外套筒靠近底座一端设置有开孔,滚轮穿过开孔随内套筒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内套筒下方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栓孔,外套筒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内套筒上的螺栓孔孔径相同的螺栓孔,在内套筒沿外套筒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位于内套筒上的任一螺栓孔与外套筒上的任一螺栓孔重合后,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
进一步地,施力装置包括千斤顶和加力杆,加力杆的外径与通孔内径相同,且加力杆一端设置有螺纹和螺帽。
进一步地,碳纤维布卷式张拉和锚固系统两套装置同时使用,且两套碳纤维布卷式张拉和锚固系统分别固定于混凝土梁两端,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碳纤维布为粘贴到混凝土梁之前给碳纤维布施加预应力,并在保持预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将碳纤维布粘贴到混凝土梁底部,实现对混凝土梁加固,使碳纤维布受力均匀,张拉效果好。
2、本发明结构简单,集张拉与锚固装置于一体,操作方便,易于推广使用。
3、张拉操作不会对混凝土梁的结构造成损伤。
4、张拉过程中碳纤维布与混凝土梁之间留有间隙,涂胶方便,同时也有效的保护了碳纤维布免受摩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c中碳纤维布卷式张拉和锚固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d中碳纤维布卷式张拉和锚固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f中碳纤维布卷式张拉和锚固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含义:1锚固机架、2张拉机构、3施力装置、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未经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3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状材料的安装固定方法
- 下一篇:连续梁遮板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