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起火报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3313.X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1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赋;任素云;何超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7/40 | 分类号: | A62C37/40;A62C3/0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起火 报警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电池起火报警检 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电池能量逐渐提高,相对应的安全性问题也在增大,行业内 电动汽车着火冒烟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保证电动汽车电池在极端情况下的安 全,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灭火系统对电池包 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自动灭火。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池起火报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某些危险 情况下实现电池包内的温度和烟雾的有效监测,并快速进行灭火处理的是现有 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池起火报警检 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的检测电池包内的温度和烟雾,进而判断电池是否有 起火状况,并快速进行灭火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起火报警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电池包内的温度 值和烟雾状况的传感器模块;
用于接收传感器模块采集后传递的数据,分析电池包内的温度是否超过设 定值和烟雾浓度比例是否超过设定值,并判断是否有起火状况的BMS主控制模 块;
以及用于在收到灭火指令后进行灭火操作的灭火装置;
所述传感器模块与BMS主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灭火装置与BMS主控制模块 直接相连通信;BMS主控制模块获取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后发送相应指令控制 灭火装置执行相应的操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用于检测电池包内的温度值的 温度检测传感器和用于检测电池包内的气体浓度的气体检测传感器,所述温度 检测传感器和气体检测传感器均与BMS主控制模块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BMS主控制模块收传感器模块的数据后,根据 一个标准对照表,进行比对,判断故障等级,根据故障等级进行相应的报警或 灭火操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灭火装置成管道状全覆盖安装于电池包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BMS主控制模块 连接,所述报警模块为声/光报警模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起火报警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 步骤:
(1)传感器模块检测电池包内的温度值和烟雾浓度,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传 输给BMS主控制模块;
(2)BMS主控制模块分析温度值是否超过设定的温度阈值,同时分析烟雾 浓度比例是否超过设定的烟雾浓度阈值;
(3)如果温度值或者烟雾浓度其中一个超过了设定的阈值;
(4)BMS主控制模块获取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后发送相应指令控制灭火 装置执行相应的操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BMS主控制模块接收传感器采集后传 递的数据,根据电池包内气体浓度,得出电池包是否有起火状况,如果有,则 并立即进行灭火操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判断是否起火的方法是:
依据是电池箱内的气体浓度作为主判断条件,温度值是附加判断条件,当 电池包内的温度值超过了相应电池的温度允许值时,再依据电池箱内的气体浓 度进行判断是否起火,若气体浓度超过了规定的最高临界值,则判断为起火。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BMS主控制模块接收传感器模块的数据后,根据一 个标准对照表,进行比对,判断故障等级,根据故障等级进行相应的报警或灭 火操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4)中,当判断为电池包起火时,BMS主控 制模块发送起火指令给报警模块,报警模块进行声/光报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传感器检测电池包内的高温状况和烟雾状况,可以判断电池 包内是否有起火状态,从而有效抑制险情发生。
2、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快速对起火之处的情况进行了判断、预防处 理,避免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 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33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横扶手多功能安全倒走机
- 下一篇:一种消防泡沫静电泄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