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针灸仪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3874.X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9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葛冉;陈飞;陈景东;瞿林;俞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境声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手机 针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灸仪,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针灸仪。
背景技术:
中医针灸经络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支柱,中医针灸学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及针灸经络腧穴等有悠久的历史。中医针灸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按照一定的“扎针”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慢性病、功能障碍性疾病、去病延年等方面有突出的功效。
现代科技利用低周波原理产生脉冲替代扎针在医学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市场上已有多种类型的脉冲针灸装置。但现有的这类脉冲针灸仪,一般将两个电极贴片,贴在人体表面或者某些穴位,和人体形成电回路。通过一定的低频脉冲电路刺激,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兴奋肌肉粗纤维的目的。
这类脉冲针灸仪是通用类设备,电极贴在平滑的人体表面,患者一般不具备人体穴位知识,无法精确对准病灶治疗部位,治疗效果一般且有限。这类脉冲针灸仪通常功能比较单一,仅有针灸、按摩和敲打等模式,没有注射模式,不能和治疗骨骼类疾病如风湿等的缓释渗透类药物配合使用。
这类脉冲针灸仪仅有一个单片机或者微控制器作为中央处理器,控制用户按键、段式液晶屏和脉冲产生电路协调工作。单片机或者微控制器处理功能相对较弱,无法实现较复杂的人机交互功能的应用,例如触屏操作、穴位提示、定时提醒、诊疗记录和电子病历等高级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智能手机手指操作,多点触摸和桌面式因特网通信的特点,针对现有脉冲针灸仪的缺陷,用智能手机操控的针灸仪,对一些需要长期用药而用药期间并不需要住院或者医生参与的慢性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针灸仪,包括耳机接口、FSK通信模块、MSP430微控制器、PWM定时器、高压电源、脉冲发生器、电极接口、电极贴片A、电极贴片B以及锂电池和MiniUSB充电接口,所述耳机接口输入端与智能手机连接,输出端与FSK通信模块导通,所述FSK通信模块与MSP430微控制器相互连接,所述MSP430微控制器与脉冲发生器及电极接口串行连接,MSP430微控制器通过PWM定时器控制高压电源,高压电源调节脉冲发生器工作状态,所述电极接口连接电极贴片A与电极贴片B,锂电池和MiniUSB充电接口与MSP430微控制器构成回路。
作为优选,MSP430微控制器采用内部20MHz高速时钟驱动,MSP430微控制器通过口线IO1和口线IO2定时驱动脉冲发生器。
作为优选,电极接口为2.5mm的双声道耳机接口,通过线缆连接电极贴片A和电极贴片B。
作为优选,电极贴片A和电极贴片B端部均设置有硅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传统针灸学和现代生物电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低频脉冲的刺激将药物透过皮肤带入人体组织内,达到无创伤、无感染注射治疗的目的。
(2)本发明所设计的针灸仪体积小、携带方便等特点帮患者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其能随时随地使用,免于遭受困于医院之苦,真正口袋里的个人护理专家。
(3)在发明中独特的耳机FSK调制和解调通信,触摸操作灵活方便。软件记录注射时间和时长,按时提醒,医生和患者对治疗情况了如指掌。
(4)发明中针灸仪控制器采用低功耗高速芯片,通过植入精确的刺激注射程序,确保程序发出的波形稳定、精准,提高药物注射功效。
(5)在本发明中的双通道输出孔配置,一次可以同时注射二个人体部位,方便省时,药物扩散效果更好。20级力度选择,10-60分钟6档时间可自由调节。适合不同药物注射机理和各个年龄阶层的需要,无年龄和身体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为脉冲发生器实现原理示意图;
图3为20s激励周期示意图;
图4为一次激励波形示意图;
图5为FSK解调过程示意图;
图6为FSK调制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境声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临境声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38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