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用户模型的智能手机人机界面可用性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5371.6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1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煜;李乐山;丁曦;李萌;杨增耀;郑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用户 模型 智能手机 人机界面 可用性 评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机交互领域,涉及一种人机界面的可用性评估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用户模型的智能手机人机界面的可用性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虽然技术进步使得智能手机具有更强的计算能力、连接性和交互能力,但是受使用环境多变、交互方式多样以及用户使用心理复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智能手机的可用性仍然存在很多局限和挑战,评估智能手机的可用性也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
目前智能手机人机界面的可用性评估标准主要依据国际标准ISO9241——效率、有效性和满意度作为可用性评估指标,和一些人机学专家建立的可用性因素框架,在此基础上根据智能手机的特点提出部分补充因素。但这些标准多是“以专家为本”,依据这些指标无法建立“以用户为本”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测试和设计的理论依据不统一,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建立“以用户为本”的设计和评估体系的问题。测试发现和解决可用性问题的程度,主要依赖测试人员的经验水平,导致信度和效度较低。
传统的可用性评估方法是基于实验室环境下,以台式计算机为主要对象的。智能手机人机界面的可用性评估方法强调情景因素对用户的影响。一方面要尽量反映真实使用过程,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研究人员和测试仪器设备对用户使用的干扰。完整、准确的记录收集可靠数据是长期以来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已经有很多方法通过眼动仪、传感器、用户日志数据等收集测试数据,这些数据彼此相关、相互影响,多从现有的可用性指标方面进行数据分析,缺乏对用户行动和心理动因的深入分析,导致缺乏对设计改进提出建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用户模型的智能手机人机界面可用性评估方法,建立统一标准贯穿设计和测试过程始终,提高可用性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根据对可用性问题的分类统计,有针对性的寻找设计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用户模型的智能手机人机界面可用性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用户模型,包括行动模型和认知模型,从用户的行动模型和认知模型两个方面来描述智能手机用户的操作特性;
步骤2:根据用户的行动模型和认知模型,建立可用性问题的分类,将可用性问题共分为7类:目的转化出错、找不到功能入口、无法发现命令所在位置、不理解图标/功能含义、找不到下一步操作、不理解操作命令和反馈信息不足;
步骤3:定义所需要收集的数据统计指标,包括2个根据操作任务预先定义的数据:标准操作步数,记为Cstd,功能入口步数,记为Estd;3个用户操作行为数据:用户操作达到数,记为Cact,用户操作链数,记为N,完成功能所在操作链,记为n;2个用户的眼动数据:兴趣区域注视点数,记为Ef,兴趣区域平均注视时间,记为Et;
步骤4:搭建智能手机的可用性测试平台;采用眼动追踪系统获取用户的眼动数据,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自带的getevent命令通过调试桥来收集用户的操作行为数据;
步骤5:设计测试任务和测试流程,获取被测用户操作行为数据和眼动数据:
步骤6:根据步骤5获得的被测用户操作行为数据和眼动数据,统计用户每项操作任务的操作达到数Cact、操作链数N、完成功能所在操作链n、兴趣区域注视点数Ef和兴趣区域平均注视时间Et;通过对步骤3中所定义的7个数据统计指标的关系判断,建立与步骤2中7类可用性问题的映射关系,按照可用性问题判别流程对可用性问题的类型进行判别;
步骤7:根据对可用性问题的类型统计,寻找设计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所述步骤1中行动模型包括建立目的、计划、实施和评价。
所述步骤1中认知模型包括寻找发现、识别、理解和记忆。
所述步骤5中测试流程具体如下:
准备阶段:由主测人员介绍测试内容,发放个人信息调查问卷,帮助被测用户佩戴及调试实验设备正常使用;被测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调查问卷,确认实验设备在不影响用户操作手机的前提下,开始测试;
测试阶段:由主测人员向用户解释测试任务,观察并记录用户操作行为;被测用户在理解任务之后开始操作,如遇到问题或操作困难向主测人员询问,测试后反馈操作感受或建议;
结束阶段:主测人员确认测试项目完成后宣布测试结束。
所述步骤5中新手用户、普通用户和专家用户是根据用户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使用经验对用户进行定义。
所述步骤6中可用性问题类型判别流程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53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存回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服务器密码自匹配的运维管理监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