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杀菌止痒功效的中药湿巾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6036.8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6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杜德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超舜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86 | 分类号: | A61K36/886;A61K36/896;A61K9/70;A61P31/04;A61P17/04;A47K10/16;A61K3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杀菌 止痒 功效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杀菌止痒功效的中药湿巾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夏季皮炎是由于气候炎热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的炎症性皮肤病。常在6~8月份发病,成人多见。皮损对称发生于躯干、四肢,尤以小腿伸侧为甚。表现为大片鲜红色斑,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伴有剧痒,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久之皮肤粗糙增厚。
蚊虫通过其口器刺伤皮肤,其唾液或毒液侵入皮肤,由于蚊虫的唾液或毒腺的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抗原成分,这些抗原在进入人体皮肤后可与抗体产生变应性反应而引起炎症。严重时个别患儿局部产生大疱、出血性坏死等严重反应,是夏季皮肤科常见病症。
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环境中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使表皮角质层浸渍,致使汗腺导管口变窄或阻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潴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而于汗孔处出现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可加重炎症反应。
以上各种皮肤病在治疗过程中,不管是中药治疗还是西药治疗,均有一定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但不足之处为治标不治本,病情极易反复。
发明内容
针对已有治疗手段不足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杀菌止痒功效的中药湿巾。本发明的中药湿巾具有杀菌消炎,清热燥湿,解毒止痒等功效,而且方便携带,十分适合皮肤瘙痒患者随时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中药湿巾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具有杀菌止痒功效的中药湿巾,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西红花10-20,鱼腥草20-30,一枝黄花15-25,炉甘石4-8,薄荷5-10,西番莲10-18,合掌消8-16,母菊12-24,舒筋草7-14,芦荟10-20和玄参3-9。
上述具有杀菌止痒功效的中药湿巾中,优选的方案为,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西红花12-17,鱼腥草23-27,一枝黄花18-22,炉甘石5-7,薄荷7-9,西番莲13-16,合掌消10-14,母菊15-20,舒筋草9-12,芦荟13-18和玄参5-7。
上述具有杀菌止痒功效的中药湿巾中,更加优选的方案为,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西红花15,鱼腥草25,一枝黄花20,炉甘石6,薄荷8,西番莲15,合掌消12,母菊17,舒筋草11,芦荟16和玄参6。
上述的中药湿巾中,制备步骤如下:
A、将西红花,鱼腥草,一枝黄花,炉甘石,薄荷,西番莲,合掌消,母菊,舒筋草,芦荟和玄参除杂洗净,一起浸泡在非铁质容器内加水至没过全部原料药,加水量为原料药质量的10-20倍,浸泡时间为60-90分钟,然后武火煮开至沸腾,转文火30-50分钟,得药液,经100-140目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B、将消毒无纺布置于步骤A所得过滤液中,浸渍,得成品湿巾。
上述中药湿巾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是,步骤A中浸泡时间为70-80分钟(更加优选75分钟)。
上述中药湿巾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是,步骤A中武火煮开至沸腾,转文火煎35-45分钟(更加优选40分钟)后滤出药液。
上述中药湿巾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湿巾的规格为20cm×18cm。
为使本发明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清洗患处后用本发明的中药湿巾擦拭,每日2次,每次1-2片。
下面对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进行说明。
西红花:别名番红花、藏红花等。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等功效,用于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等。《本草纲目》注:“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惊悸。”
鱼腥草:别名臭菜、侧耳根、臭根草、臭灵丹等。味辛,微寒。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
一枝黄花:味辛、苦,性凉。归肺、肝经。有疏风解毒、退热行血、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喉痹、乳蛾、咽喉肿痛、疮疖肿毒、风热感冒等。
炉甘石:别名甘石、卢甘石、羊肝石、浮水甘石、炉眼石、干石。味甘,性平。归肝、脾经。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的功效,用于目赤肿痛、睑弦赤烂、翳膜遮睛、胬肉攀睛、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瘙痒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超舜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超舜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60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