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定性强的可降解天然除虫菊素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6072.4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4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风亭;王颖;张冰如;刘汨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5/08 | 分类号: | A01N65/08;A01N53/10;A01N25/04;A01P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性 降解 天然 除虫菊 乳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然除虫菊素类制剂的环保杀虫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农药,主要包括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根据全国农业统计提要,仅2014年全国农药产量就达374.4万吨。然而,由于农药的利用效率低,约80%的农药会进入环境中,造成水体、空气、土壤、食品污染,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2015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大力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到2015年,高效、安全、经济以及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需占农药总产量的50%以上。此外,卫生杀虫剂类农药主要用于防治蚊蝇等媒介生物,并用于室内外环境和公共场所,与人体长期接触,因此该类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根据2015《农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农药临时登记评审会意见,为保障人畜健康和环境安全,不能用高毒、剧毒的原药加工卫生用农药产品;对室内用卫生杀虫剂一般控制在低毒以下。
天然除虫菊素是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除虫菊花中分离萃取的具有杀虫效果的活性成分,主要成分为除虫菊素Ⅰ,除虫菊素Ⅱ,瓜叶菊素Ⅰ,瓜叶菊素Ⅱ,茉酮菊素Ⅰ和茉酮菊素Ⅱ,其中除虫菊素Ⅰ和除虫菊素Ⅱ是天然除虫菊素最主要的杀虫成分。(Iii C W H, Shamsi S A, Warner I M. Separation of natural pyrethrum extracts using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999, 863(1):89-103.)作为农用杀虫剂,天然除虫菊素具有高效,低毒,低抗性,杀虫广谱等独特的优点,可在环境中光降解和生物降解,具有良好的环境兼容性。(程暄等.天然除虫菊[J].农药,2005,第9期:391-394.)因此,天然除虫菊素可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和卫生杀虫剂领域,是人畜安全,环境友好的杀虫剂。
目前,天然除虫菊素提取方法较为成熟,主要有溶剂提取法(中国发明专利ZL201110235782.3)、超临界流体萃取(中国发明专利ZL200510010964.5)、微波萃取法(陈寿宏等.微波协助萃取技术应用于提取天然除虫菊素的工艺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24:31-33)和超声波法等(M.Romdhane, C.Gourdon. Investigation in solid-liquid extraetion: influence of ultrasound. Chemieal Engineering Jounral,2002, 87:11-19.)。随着天然除虫菊素提取方法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以天然除虫菊素为有效成分的农药制品和卫生杀虫剂将有望逐渐取代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和其他高毒性制剂,成为新一代环境友好型杀虫剂。虽然天然除虫菊素的杀虫性已经得到了公认和深度研究,提取技术也成熟发展,但是由于目前应用较广的农药剂型和卫生杀虫剂在制备天然除虫菊素分散剂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以天然除虫菊素为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目前,在天然除虫菊素的应用领域中,关于农业害虫防治的主要剂型有乳油、微乳剂、微囊剂、水乳剂等;关于卫生杀虫剂的主要剂型有蚊香,气雾剂,电热蚊香片,电热蚊香液及驱避剂等。在这些农药剂型中,乳油剂型因含有大量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等成分,易产生药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微乳剂因大量使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导致成本较高,且助剂成分不易降解而造成累积效应;微胶囊剂的研发周期较长,且生产成本较高;水乳剂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的体系,在贮存过程中易出现分层,影响使用。
卫生杀虫剂主要有气雾剂,蚊香,电热蚊香片,电热蚊香液及驱避剂等剂型。气雾剂含甲醚、丙烷、丁烷等抛射剂,且在使用过程中资源浪费较严重,使用效率低;蚊香,电热蚊香片,电热蚊香液等在燃烧,加热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目前,现有的以天然除虫菊素为有效成分的各类剂型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不可降解得表面活性剂成分,污染环境,从而削弱了植物源农药的环保优势,限制了天然除虫菊素在卫生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因此,开发和研制能够均匀分散、稳定性良好、环境友好且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除虫菊分散制剂是目前天然除虫菊素应用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60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