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超高真空系统的可控低温汞蒸气源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6143.0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8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亢亢;徐震;刘洪力;孙剑芳;王育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2B3/00 | 分类号: | F22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张宁展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超高 真空 系统 可控 低温 蒸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理实验装置领域和真空设备领域。通过半导体制冷片(TEC)制 冷,降低金属汞的蒸气压,从而在超高真空系统内产生可控浓度的汞蒸气。
背景技术
在涉及激光冷却的原子物理实验中,均需要在真空系统内产生待冷却原子一定 浓度的背景蒸气,因此需要一个专门设计的蒸气源。对于Rb、Yb、Sr等常用于激 光冷却实验的原子来说,由于它们在室温下的蒸气压非常低,远远达不到实验需求 的浓度,因此需要适当的加热或者通电激活。而对于汞,它在常温下呈液态,蒸气 压太大,需要降温来使它产生的蒸气浓度符合实验的要求。目前世界上进行汞原子 激光冷却相关实验的单位极少,并没有成熟的汞蒸气源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超高真空系统的可控 低温汞蒸气源,用于激光冷却物理实验,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制冷(以下简称TEC), 在超高真空系统内产生可控特定浓度的汞原子蒸气。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超高真空系统的可控低温汞蒸气源,从上到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顶 端是汞杯,以及其内盛装的单质汞、外表面粘贴温度传感器;接下来是真空多级TEC; 然后是热沉;底部是通水法兰。汞杯底部和TEC顶部通过真空胶粘接,TEC底部和 热沉顶部用真空胶粘接,热沉底部通过通水法兰固定在系统真空腔腔体上,通水法 兰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的超高真空系统的连接线法兰相 连。
汞杯是一个圆柱形的杯子,作为汞单质的容器。它的外表面通过真空胶粘贴有 温度传感器,可将汞杯温度实时转换为电信号。
真空多级TEC具有低放气率、耐高温且制冷温差大的特点,通电时顶部制冷, 将热量转移到底部,并传给热沉。
热沉呈中空圆柱形,顶端封闭,底部无底呈开口状且有一圈向外扩张的边沿。 该边沿可以用来作为法兰垫圈,使通水法兰和真空腔体可以通过法兰方式固定,同 时使热沉内部与真空系统内部隔开。
通水法兰与真空腔壁上的法兰连接孔配合,可将热沉固定在真空系统上。通水 法兰中间具有一高(出水)一低(进水)两个水管贯通,可将冷却水通入热沉内部。 根据热胀冷缩原理,低进高出的设置可以最有效地带走热沉的热量。
温度传感器和TEC与外部的电气连接通过Feedthrough实现。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安装于超高真空系统腔体上,可耐受超高真空制备必经的高温烘烤过 程。真空制备完毕后,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体,打开真空系统,在汞杯内装入单质 汞并封闭真空系统。利用通水法兰通入冷却水循环,给TEC通电制冷,对真空系统 进行抽气,并用离子泵维持。改变TEC电流即可改变汞杯内汞单质的温度,改变其 蒸气压,汞杯侧壁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汞杯温度。
增大TEC电流,可使汞杯温度降低至-75℃,此时汞单质的蒸气压大约为6×10-9Torr。扩散出来的汞蒸气极少,系统内维持一个很高的真空度。减小TEC电流,汞 杯温度升高,扩散出来的汞蒸气增加,系统内存在足够的背景汞原子气体。根据不 同的实验要求,选择特定的TEC电流,可使系统内维持一个特定的汞原子气体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汞杯,2多级TEC,3热沉,4通水法兰,5进水管,6出水管,7温度传 感器,8连接线法兰(Feedthrough),9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超高真空环境要求其内元件放气率低,且可以耐受超高真空制备过程必须的烘 烤过程,同时本发明涉及制冷和热量传递,相关元件的热导率要满足要求。因此本 实施例中汞杯和热沉采用无氧铜材料,具有热导率高、真空放气率低的优点。温度 传感器为真空Pt100铂热电阻。采用奥冷6级真空TEC,呈梯形,上下最大制冷温 差可达131℃。通水法兰采用不锈钢材料,口径为CF35,真空腔具有对应规格的法 兰连接孔,热沉底部扩展的边沿直径与CF35法兰连接紫铜圈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61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