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理方法及服务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6719.3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1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黄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20 | 分类号: | H04W8/20;H04W8/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0 | 代理人: | 蒋雅洁,李梅香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理 方法 服务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个客户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的管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管理方法及服务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具有多SIM的终端日益盛行,对多SIM终端中SIM与应用程序等资源的管理被广泛研究,现有常用的管理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方式一:以通话应用程序为主的管理方式,例如,如图1所示,当具有多SIM的终端为被叫终端时,通过通话应用程序来识别当前来电所对应的目标SIM;同理,当具有多SIM的终端为主叫终端时,也通过通话应用程序来识别用户具体使用的哪个SIM拨出的电话。该管理方式中,没有域的概念,也就是说,该管理方式中,终端中的每一个SIM所对应的应用程序列表均相同;进一步地,由于在该管理方式中需要通过通话应用程序来识别不同的SIM,所以,在设计和实现上,通话应用程序比普通仅支持单个SIM的应用程序要复杂很多,所以导致能够支持多SIM的通话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易用性均较差。
方式二:通过设置与SIM对应的用户空间/域来管理不同SIM的管理方式,例如,如图2所示,SIM1和SIM2分别对应RIL1和RIL2,进而分别对应用户空间1/域1和用户空间2/域2;其中,不同的用户空间/域所对应的应用程序、配置信息等不同,且每一用户空间/域所对应的应用程序、配置信息等是根据SIM所对应的预设信息进行设置的;但是,由于每一域所对应的应用程序、配置信息等是根据SIM所对应的预设信息进行设置的,所以终端的用户空间/域的预置信息是固定的,无法动态调整。
方式三:通过移动设备管理(MDM,Mobile Device Management)技术对 终端的不同SIM所对应的不同用户空间/域进行管理;但是,该管理方式所下发的策略对终端整机起作用,不能区分用户空间/域;比如,如图3所示,通过MDM管理平台对终端的用户空间/域下发照相机禁用的指令,此时,终端中无论处于哪个用户空间/域下,照相机功能均禁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理方法及服务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管理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终端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客户识别模块的用户标识;
根据用户标识,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客户识别模块的管理策略;其中,管理策略用于表征终端所对应的客户识别模块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终端待运行的应用程序列表;
将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客户识别模块的管理策略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以在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客户识别模块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运行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客户识别模块所对应的应用程序列表。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至少一个客户识别模块与管理策略的对应关系,生成能够表征终端、客户识别模块和管理策略三者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列表。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所对应的用户状态信息;
对应地,所述根据用户标识,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客户识别模块的管理策略,包括:
根据用户标识,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所对应的用户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 至少一个终端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客户识别模块的管理策略。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标识是否存在于预设用户标识列表中;和/或,判断所述用户状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对应地,所述根据用户标识,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所对应的用户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客户识别模块的管理策略,包括:
当确定所述用户标识存在于所述预设用户列表中时,和/或所述用户状态信息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根据用户标识,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所对应的用户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客户识别模块的管理策略。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客户识别模块的调整策略;
根据调整策略,更新确定出的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客户识别模块的管理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6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