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振实密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7264.7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9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波;张音;聂敏;刘宝生;玉富达;夏云飞;顾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H01M4/131;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锂离子电池 三元 镍钴锰 正极 材料 密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振实密度锂离子电池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三元镍钴锰材料由于其比能量高、结构稳定、安全性能良好、环境友好且成本低于钴酸锂等优点,被认为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较低的体积比容量和体积比能量是目前限制锂离子电池应用和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振实密度是决定其是否具有高体积比容量和高体积比能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材料的振实密度也因此成为了急需攻破的技术难关。
目前提高材料体积比能量的方法普遍为提高材料颗粒本身的振实密度,制备具有致密性较高的球形或类球形颗粒,但合成工艺复杂,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振实密度的方法,该方法可提高锂离子电池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的振实密度和体积比能量,在保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稳定性基础上,提高材料克容量,改善倍率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振实密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筛分大中小三种粒径商业化三元材料前驱体NixCoyMnz(OH)2,其中:三元前驱体NixCoyMnz(OH)2中x:y:z=1:1:1、4:2:4、5:2:3、6:2:2或8:1:1,大粒径三元材料前驱体粒径为8~13微米,中粒径三元材料前驱体粒径为4~7微米,小粒径三元材料前驱体粒径为1~3微米;
二、将步骤一筛分好的三元材料前驱体分别与锂盐进行球磨湿混焙烧,得到大中小三种粒径的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其中:锂盐为碳酸锂、氢氧化锂、醋酸锂或硝酸锂,锂盐与三元材料前驱体摩尔比为1.05~1.10:1,焙烧工艺为:以3~5℃/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500~600℃,恒温5~6h,再以1~3℃/min的升温速率升至800~900℃,恒温10~20h后自然降温,降温1~3h后通氧气,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三、将步骤二得到的大粒径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与中粒径和/或小粒径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混合后进行二次低温焙烧,得到高振实密度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控制焙烧工艺为:以1~3℃/min的升温速率升至350~500℃,恒温2~6h,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大粒径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与中粒径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的质量比为6~9:1~4,大粒径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与小粒径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的质量比为6~9:1~3,大粒径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与中粒径和小粒径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的质量比为6~9:1~4:1~3。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提高材料振实密度,最高可达2.66g/cm3,从而提高材料的体积比容量,最高可达389.0mAh/cm3。
2、在保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稳定性基础上,提高材料克容量,改善倍率性能。
3、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三种粒径比例为7:2:1的正极材料电镜图;
图2为三种粒径不同比例混合NCM523材料的体积比容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振实密度的方法,首先筛分不同粒径商业化的三元材料前驱体,再加锂盐混合均匀后焙烧,得到不同粒径三元正极材料,再按一定比例混合不同粒径三元正极材料后进行二次低温焙烧,得到高振实密度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72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