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结构的微电极以及集成所述微电极的生物传感器件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17853.5 申请日: 2009-09-01
公开(公告)号: CN105717176A 公开(公告)日: 2016-06-29
发明(设计)人: L.索利马尼;Z.方;S.凯莉;E.萨金特;B.塔夫特 申请(专利权)人: 多伦多大学董事局
主分类号: G01N27/327 分类号: G01N27/327;G01N33/543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罗文锋;万雪松
地址: 加拿大*** 国省代码: 加拿大;CA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纳米 结构 微电极 以及 集成 生物 传感 器件
【说明书】: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09年9月1日,申请号为200980143689.0(PCT/CA2009/001212),发明名称为“纳米结构的微电极以及集成所述微电极的生物传感器件”。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保护于2008年9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1/093,667(名称:纳米结构微电极以及集成所述微电极的生物传感器件(NanostructuredMicroelectrodesandBiosensingDevicesIncorporatingtheSame))的优先权,该申请通过引用以其整体结合到本文中。

发明背景

基因组分析彻底革新了早期疾病诊断并显著增强了对患者的护理(McGuire等.Science317:1687,Srinivas等,LancetOncol.2:698)。微阵列(Drmanac等,Science260:1649,Hacia等,Nat.Genet.14:441)和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技术(Saiki等,Science230:1350)作为工具,有助于引领这场革新,使得能够发现并初步开发用于患者测试的测定法(Morris等,Curr.Opin.Oncol.19:547)。然而,将基因组学革新的范围扩展到患者床边需要用于个体生物标志概况分析的成本有效的工具,所述个体生物标志概况分析相对于假定疾病状态进行评价。具体地讲,优选能够常规患者护理的工具会比基于PCR的方法更简单、更轻便和更便宜,但应保持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基于电子读出(electronicreadout)的生物标志分析早已作为有希望的方法提及,该方法能使基于芯片的器件的新家族以合适成本和灵敏度用于医学测试(Drummond等,Nat.Biotechnol.21:1192,Katz等,Electroanalysis15:913)。电子读出的灵敏度在原则上足以允许用简单仪器装置就可直接检测少量分析物分子。然而,尽管在该领域和涉及新诊断学的相关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展(Clack等,Nat.Biotechnol.26:825,Geiss等,Nat.Biotechnol.26:317,Hahm等,NanoLett.4:51,Munge等,Anal.Chem.77:4662,Nicewarner-Pena等,Science294:137,Park等,Science295:1503,Sinensky等,Nat.Nano.2:653,Steemers等,Nat.Biotechnol.18:91,Xiao等,J.Am.Chem.Soc.129:11896,Zhang等,Nat.Nano.1:214,Zhang等,Anal.Chem.76:4093,Yi等,Biosens.Bioelectron.20:1320,Ke等,Science319:180,Armani等,Science317:783),但是目前多路复用芯片(multiplexedchip)仍然必须实现对细胞样品和临床样品的生物标志进行直接电子检测。限制这类器件实施的挑战主要来自在当测定复杂生物样品时存在的高背景噪声水平存在下获取非常低的检测限的困难,以及产生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的多路复用系统的挑战。

电化学系统的小型化一直是分析化学和生物分析化学中的主要焦点(Matysik,MiniaturizationofElectroanalyticalSystems(Springer-Verlag,2002)),因为用具有微米级至纳米级尺寸的系统可能能够达到提高灵敏度(Szamocki等,A.Anal.Chem.2007,79,533-539)。已用微米级或亚微米级尺寸的电极进行了大量工作。这些系统具有许多超出常规大电极的优势,例如双层充电更快、欧姆损耗降低、传质速率高和电流密度高(Bond等Anal.Chimi.Acta1989m216,177-230,Heinze,Angew.Chem.Int.Ed.2003,32,1268-1288)。实际上,这样的电极已经成为各种分析应用中的充分确立工具(Bard,ElectrochemicalMethods: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Wiley,NewYork,2001),Reimers,Chem.Rev.2007,107,590-600,Zosic,Handbookofelectrochemistry(Elsevier,2007))。然而,采用纳米级电极的工作明显更具挑战性,因为制作通常是劳动密集型的、重现性差,而且由这类结构产生的电流通常难以进行精确测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多伦多大学董事局,未经多伦多大学董事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78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