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培养基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8395.7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3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佳;王一飞;葛啸虎;黎娟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4;C12Q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培养基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培养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基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细胞分子医学的研究更加深入。目前,细胞治 疗已经成功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包括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和自体干细胞治疗。 对肿瘤病人来说,自体免疫细胞治疗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健康福音;对一些疑 难杂症病人来说,自体干细胞治疗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动力。所以细胞 治疗在未来的生命科学技术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谓细胞治疗是指利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采用生物工程方法获 取后在体外进行增殖培养,使这些细胞具有增强免疫、杀死病原体和肿瘤细 胞、促进组织器官再生和机体康复等治疗功效,然后将这些具有治疗功效的 细胞回输到病患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为了保证细胞在回输到体内时的安全性,必须在细胞回输到内体之前对 其是否存在微生物进行快速检出。目前,细胞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检出方法 主要是在培养基中对细胞样本进行培养,观察是否有微生物菌落形成,从而 判断细胞样本中是否存在微生物。但由于多数细胞样本在前期培养时都会添 加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而抗生素的存在会在一定抑制细胞样本中 微生物的生长,但并不会真正地杀死微生物,从而造成检出结果缓慢甚至出 现假阴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基及其应用,采用本 发明提供的培养基对细胞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检出时,可以降低细胞样本中 的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检出的速度和准确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血清、β-内酰胺拮 抗剂和氨基糖苷类拮抗剂;所述基础培养基、血清、β-内酰胺拮抗剂和氨基 糖苷类拮抗剂的用量比800~1300(g):0.5~7(mL):1~5(mL):1~5(mL)。
优选的,所述基础培养基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和葡萄糖。
优选的,所述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或维生素D。
优选的,所述无机盐包括NaCl。
优选的,所述基础培养基还包括凝固剂。
优选的,所述凝固剂为琼脂。
优选的,所述基础培养基还包括酵母膏。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培养基还包括显色剂。
优选的,所述显色剂为酚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基在细胞样本微生物 检出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培养基及其应用。本发明提 供的微生物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血清、β-内酰胺拮抗剂和氨基糖苷类拮 抗剂;所述基础培养基、血清、β-内酰胺拮抗剂和氨基糖苷类拮抗剂的用量 比800~1300(g):0.5~7(mL):1~5(mL):1~5(mL)。本发明提供的 微生物培养基含有基础培养基、血清、β-内酰胺拮抗剂和氨基糖苷类拮抗剂, 通过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保证微生物可以在该培养基中良好生长,减小抗 生素对微生物的生长抑制,从而提高细胞样本中微生物的检出速度和准确度。 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中可以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 该培养基能够有效降低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 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 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血清、β-内酰胺拮 抗剂和氨基糖苷类拮抗剂;所述基础培养基、血清、β-内酰胺拮抗剂和氨基 糖苷类拮抗剂的用量比800~1300(g):0.5~7(mL):1~5(mL):1~5(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83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