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自我验证的多码关联编码方法及解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8571.7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1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林;崔征;刘晓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码互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4 | 分类号: | G06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汲智翼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1 | 代理人: | 陈曦;贾兴昌 |
地址: | 10006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自我 验证 关联 编码 方法 解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实现自我验证,摆脱数据库依赖的多码关联 编码方法,同时也涉及相应的多码关联解码方法,属于防伪鉴伪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广泛使用,安 装在智能终端上的二维码应用软件也日益普及。人们先后提出了多种 利用二维码进行商品防伪、积分营销、产品溯源、防窜货等方面的解 决方案。
在现有的二维码解决方案中,主要通过单一的数字、字母、条形 码或二维码来标识商品,从而实现对商品走向的管理和查询。在实践 中,人们逐渐认识到采用单一编码方案并不能完全解决商品在市场营 销、防窜货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因此,采用明码和暗码相结合的二 维码应用方案开始应运而生。在这些二维码应用方案中,明码在商品 包装外面就能看到,暗码隐藏在商品包装里面,只有破坏商品包装后 才能看到。无论是明码还是暗码,都可以用二维码或字符串来表示, 并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或专用识读设备进行识别。其中,明码的用途主 要是防窜货、物流管理、产品溯源等;暗码的用途主要是积分营销、 抽奖、防伪鉴伪等。在这些二维码应用方案中,都要求明码和暗码相 互关联,也就是说通过明码能够得知相应的暗码,反之也成立,明码 和暗码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
为了确保实现明码和暗码的一一对应关系,通常在明码和暗码生 成时就一一对应好,并记录到数据库中。在商品生产时,按对应好的 编码对商品进行赋码。由于赋码设备在生产时可能存在对应关系错乱 的情况,因此,需要由读码检测设备进行检测验证。目前,这种检测 验证主要采用读码检测设备分别读取商品上的明码和暗码,然后把明 码和暗码发送到数据库中验证其关联性。如果这两个码不关联,则作 为废品做剔除处理。但是,利用数据库进行验证存在数据量较大时验 证速度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而如果将待验证数据按批次分割,则存 在不同批次混装时无法检测验证的问题,同时显著增加生产工艺的复 杂度和生产成本。
另外,在专利号为ZL201010154252.1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 一种基于可识读标识码与其应答码的防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用阅读器来读取设于待验证商品上的可识读标识码信息;(2)判断阅 读器是否能够识别所读取的可识读标识码信息,若判断为否,则该待 验证商品为仿品;若判断为是,则解读该可识读标识码所标示的信息; (3)根据所解读待验证商品可识读标识码所标示的信息来判断是否付 款购买该待验证商品,若判断为否,则结束该待验证商品的防伪验证; 若是判断为是,则需通过销售端支付购买该待验证商品的销售费用, 付款完毕后,系统自动通过网络向服务器发送所读取可识读标识码的 验证请求;(4)服务器根据所输入的可识读标识码的验证请求调用数 据库中该可识读标识码所唯一对应的应答码信息,确认打印提交后, 可识读标识码信息和应答码信息方可被同时打印、显示出来,服务器 自动从数据库中清除该可识读标识码信息及其所唯一对应的应答码信 息;(5)开启设于待验证商品体表的可识读标识码层下面的涂覆层, 显现预设应答码信息;(6)将服务器传送回来的应答码信息与预设应 答码信息进行比对,若是两者信息不一致,则判断待验证商品为仿品; 若是两者信息一致,则判断待验证商品为真品。
但是,在上述防伪方法中,可识读标识码(阳码)与其应答码(阴 码)之间是无规则的随机对应关系。换句话说,通过明码不可能解析 出阴码,通过阴码也不可能解析出明码。这样,在用户对商品身份进 行识别时,用户输入明码后必须通过预先存有阴码数据的后台服务器 的支持才有可能获得阴码的内容,从而对物品身份进行验证。如果离 开了后台服务器的支持,这种防伪验证方法将完全不可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 种可实现自我验证的多码关联编码方法。
本发明所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自我验证的 多码关联解码方法。
为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码关联编码方法,其中在生成多组编码时,对于每一组中 的多个编码,首先在各编码中的预定位置设置各编码共同使用的验证 因子,然后分别对每个编码赋予彼此不重复的编码数据。
其中较优地,在生成多组编码时,各组中使用的验证因子之间是 顺序关系。
其中较优地,在生成多组编码时,各组中使用的验证因子之间是 随机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码互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信码互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85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显示模块间隙宽度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卡写入数据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