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的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8896.5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3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志;柴文萍;赵文良;白保东;托马斯·李普;权柄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3 | 分类号: | H02M7/483;H02J3/38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115 | 代理人: | 周楠,宋铁军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模块化 电平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和电力系统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可用于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中、高压电机传动,分布式发电,电力牵引,电能质量治理等高压大功率场合。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电平逆变器在存在远离负荷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城市电网供电,电机的传动等工业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在高压大功率应用领域存在一定的劣势。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 ) 具有经济、灵活、电能质量高、电压及电流等级高、可控性强等优点,可以将小型的分散电源通过经济、环保的方式接入交流电网。
MMC采用子模块串联的方法,通过电压叠加使得交流侧实现多电平、高电压输出,在系统等效开关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开关频率。与传统的逆变器相比在技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高度模块化的拓扑结构、易于冗余设计、可替代性强、具有公共直流母线、模块电容电压易于均衡、具有较低的谐波含量和电磁干扰、故障穿越能力强、开关损耗小、逻辑器件少等优势。另外由于这种结构每个子模块都是由相同的组成,所以当一个子模块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切除坏损模块,投入新模块,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也方便向更高电平拓展。其子模块数越多,直流侧的电压可以越高,等效开关频率越高,交流侧输出电压的谐波含量越小。
电力电子器件对电力电子装置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04年出现的电子管、晶体管为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出现的晶闸管使整流、逆变技术逐渐进入了电力电子变频时代。80年代出现的自关断大功率双极性晶体管(GTO)其性能远远超过半控型器件晶闸管,使其在变频领域迅速占领主导地位。80年代初期出现的电力场效应管(MOSFET)属于电压型器件,驱动功率小,安全工作区大,开关频率高,但是这种器件耐电压、电流能力低,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在80年代后期,以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为代表的复合型器件异军突起。IGBT是MOSFET和BJT的复合,将MOSFET的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的优点和BJT通态压降小、载流能力大的优点集于一体,性能非常优越。使之成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导器件。进入90年代,为了使电力电子装置的结构紧凑、体积减小,出现了将检测、驱动、保护等功能集成在一起的功率集成器件(IPM)。后来又在IPM的基础上,将逻辑、控制等功能集成在一起,构成功率集成电路(PIC)。目前,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正向着高压大功率、高开关频率、高度集成、低驱动功率的方向发展。
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革新,使其应用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子模块SM的设计上,出现了大量的新型拓扑结构。如基于IGBT的半桥模块,全桥模块,双箝位模块,箝位型三电平模块和飞跨电容型三电平模块等等。
新型功率器件的出现及新型拓扑结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电子装置的性能及容量。但大量电力电子元件的使用,势必会降低电力电子装置的安全稳定性,提高电力电子装置的成本。
因此,亟待研发出在满足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的全部性能、功能的前提下,提高电力电子装置容量的同时,降低成本的电力电子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电子装置,用于实现三相电源的变压、变频,将此功能用于模块化多电平逆变装置中,目的在于调节负载电压、电流、频率及转速等,可大幅降低系统成本。
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模块化多电平控制器及电网,模块化多电平控制器与直流电源连接,电网与模块化多电平控制器连接。
模块化多电平控制器是由六个桥臂和电抗器组成,电抗器连接桥臂;每个桥臂均由2N个SM子模块及缓冲电感组成,SM子模块相互串联后连接缓冲电感;六个桥臂分为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第四桥臂、第五桥臂和第六桥臂;第一桥臂与第四桥臂串联,第二桥臂与第五桥臂串联,第三桥臂与第六桥臂串联;第一桥臂与第二桥臂及第三桥臂并联,第四桥臂与第五桥臂及第六桥臂并联。
第一桥臂通过缓冲电感与第四桥臂的缓冲电感串联,第二桥臂通过缓冲电感与第五桥臂的缓冲电感串联,第三桥臂通过缓冲电感与第六桥臂的缓冲电感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88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