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封堵污水井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0137.2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9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建;孙佳伟;岳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11/00;E03F7/02;E03F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周恺丰 |
地址: | 10002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堵 污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顶管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在顶管施工前封堵污水井的方法。
背景技术
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该技术广泛用于城市地下给排水管道、天燃气石油管道、通讯电缆等各种管道的非开挖铺设。采用该技术施工,能节约一大笔征地拆迁费用、减少对环境污染和道路的堵塞,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存在污水管网的区域进行顶管施工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即通过排水手段对待施工区域的污水井进行排水降水。使用中的污水井大多存在漏水现象,在顶管施工前需对施工范围内的污水井进行断流、排空。待施工区域污水管网均串联为一个整体,且均在高水位运行,为防止下游污水管线返流,在封堵完上游污水后需对下游管口进行封堵,保证施工范围内污水管网内无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堵污水井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封堵污水井的方法,作为在存在污水管网的区域进行顶管施工前的前期准备工作,所述污水管网由至少两座相互连通的污水井构成;所述污水管网的上游污水井连接上游管口,污水管网的下游污水井连接下游管口,并且,
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封堵与污水管网的上游污水井连接的上游管口;
步骤2,在至少一座污水井内设置污水泵进行污水抽排;
步骤3,人工在下游污水井的井口处利用长杆对封堵袋进行操作,将封堵袋放置在下游污水井的进水口处,利用虹吸效应产生的压力将封堵袋压紧在下游污水井的进水口;
步骤4,观察设置水泵的污水井,如井内水位下降较快且井内抽干后没有污水继续流入则说明下游污水井的进水口已封堵密实。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封堵污水井的方法,进一步,所述封堵袋上连接有用于人工操作的绳索,设置水泵的污水井水位下降慢或基本不下降时,利用绳索将封堵袋提出后重新放置,直至封堵密实。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封堵污水井的方法,进一步,在步骤4之后,人工在下游污水井的井口处利用长杆对沙袋进行操作,利用沙袋顶压住所述封堵袋。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封堵污水井的方法,进一步,所述沙袋上连接有用于人工操作的绳索,用于重新设置沙袋的位置。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种封堵污水井的方法,进一步,在步骤4之后,设置污水泵的污水井内的水泵留置备用,用于应对返水事故。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种封堵污水井的方法,进一步,在步骤4之后,污水井内的水排空后,对污水井通风措施、测毒措施进行检查,并由专业人员进入井内对井壁存在的孔洞及有可能漏水的缝隙采用防渗砂浆进行修补。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封堵污水井的方法,进一步,在步骤2中,所述污水抽排24小时不间断连续进行。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封堵污水井的方法,进一步,所述污水泵的供电设备为柴油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大于所述污水泵的总功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人工在下游污水井的井口处利用长杆将封堵袋放置在下游污水井的进水口处,巧妙的利用虹吸效应产生的压力将封堵袋压紧在下游污水井的进水口,无需工人进入污水中进行操作,提高了文明施工的程度。封堵袋和沙袋上均连接有用于人工操作的绳索,以便在利用封堵袋一次封堵失败后方便地重新进行封堵操作,无需工人下入井中搬动封堵袋或砂带,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封堵污水井方法的施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封堵污水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污水井,11、上游污水井,12、中部污水井,13、下游污水井;
2、上游管口;
3、下游管口;
4、污水泵,41、排水管;
5、封堵袋,51、封堵袋牵拉绳索;
6、沙袋,61、沙袋牵拉绳索;
7、污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封堵污水井方法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01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凹凸槽型钢连接房屋
- 下一篇:一种管道蓄排水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