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加固方钢管的碳纤维板预张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0885.0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4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齐明;黄诚;顾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E04G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固 钢管 碳纤维 板预张拉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固方钢管的碳纤维板预张拉装置,用于对铺设在方钢管上的碳纤维板进行预张拉,碳纤维板一端位于方钢管上表面,另一端伸出到方钢管外部,该预张拉装置包括固定组件与张拉组件,固定组件包括锚固板与夹紧板,锚固板固定碳纤维板位于方钢管上表面的一端,夹紧板固定碳纤维板位于方钢管外部的一端,张拉组件包括镂空钢槽、螺杆、千斤顶及顶推板,螺杆中部穿过镂空钢槽,一端与夹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顶推板固定连接,在镂空钢槽于顶推板之间设置千斤顶,千斤顶向顶推板施力,顶推板通过螺杆拉动夹紧板,实现对碳纤维板的张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占用空间小、使用便捷、可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板预张拉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加固方钢管的碳纤维板预张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预应力碳纤维技术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加固混凝土构件,现有的加固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碳纤维板材张拉装置,一般以对试件开孔的方式与混凝土连接,开槽的方式安放锚具,而钢材的特点决定了不能在其表面过多的开孔开槽,用现有的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装置并不适用,目前已有技术中用于加固钢构件的碳纤维板预应力张拉装置比较少,同时,已有的一些碳纤维板锚固系统有制造工艺复杂、尺寸较大、成本昂贵等缺陷,整体装置制造工艺复杂、可靠性较差,不便于重复利用,不经济,张拉装置的锚具强度低、易损坏、限制预应力水平。这无疑对碳纤维板加固钢构件张拉预应力的施加造成极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加固方钢管的碳纤维板预张拉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拆装、造价低、占用空间小、制作加工简单、使用便捷、可重复利用,适用于矩形钢管构件,能有效对其碳纤维板施加较高水平的预应力。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加固方钢管的碳纤维板预张拉装置,用于对铺设在方钢管上的碳纤维板进行预张拉,所述的碳纤维板沿方钢管长度方向设置,一端位于方钢管上表面,另一端伸出到方钢管外部,该预张拉装置包括固定组件与张拉组件,
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锚固板与夹紧板,所述的锚固板固定碳纤维板位于方钢管上表面的一端,所述的夹紧板设有两个,两个夹紧板将碳纤维板位于方钢管外部的一端夹紧,且两个夹紧板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的张拉组件包括镂空钢槽、螺杆、千斤顶及顶推板,所述的镂空钢槽靠近夹紧板设置,所述的螺杆设有两根,平行设置,所述的螺杆中部穿过镂空钢槽,一端与夹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顶推板固定连接,在镂空钢槽于顶推板之间设置千斤顶,千斤顶向顶推板施力,顶推板通过螺杆拉动夹紧板,实现对碳纤维板的张拉。
所述的锚固板设有两个,其中一个焊接在方钢管上表面,且与方钢管焊接为一体,另一个锚固板平行于焊接在方钢管上的锚固板设置,两个锚固板将碳纤维板位于方钢管上的一端夹紧,且两个锚固板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的锚固板上预留有螺栓孔,两个锚固板之间通过锚固螺栓连接。
所述的锚固螺栓共设有4个,在锚固板的两侧分别设有2个,所述的锚固螺栓采用8.8级高强度螺栓。
两个夹紧板之间通过夹紧螺栓紧固连接,且两个夹紧板的相对面光滑度以及夹紧螺栓的设置个数满足碳纤维板被两个夹紧板夹紧不脱落。
所述的夹紧螺栓的个数为12个,在碳纤维板的两旁分别设置有6个夹紧螺栓,所述的夹紧螺栓采用12.9级高强度螺栓。
所述的螺杆一端从两个夹紧板间穿过,且螺杆穿过夹紧板的部位开设螺纹,并通过螺母紧固连接,所述的螺杆另一端穿过顶推板的部位开设螺纹,并通过螺母紧固连接。所述的螺杆为实心螺杆,其目的在于用于将夹紧板与顶推板连接并用于传力。
两个夹紧板的相对面预留有能够使螺杆穿过的圆柱形孔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0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