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炭基肥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1445.7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8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乐;鞠美庭;刘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基肥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生物炭基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20年来,我国秸秆资源呈现出总量缓慢增长的特点。其中玉米秸秆所占比例最大秸秆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清洁性,自然界中储量大,并且每年都在不断积累,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实现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同时避免环境污染,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利用玉米秸秆发酵制备有机肥可为土壤提供充分的有机组分,改善农田土质。同时玉米秸秆可在高温环境下转化为生物炭材料,在有机肥中中添加生物炭材料,增加了生物炭对肥料的吸附作用,缓解了肥料在土壤中的过度流失,增强了肥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度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炭基肥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限氧煅烧和双氧水氧化,利用玉米秸秆制备并改性生物炭材料,增加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效果,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基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炭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玉米秸秆粉碎成100目的粉末;
2)将玉米秸秆与牛粪按体积比1-3:1混合均匀,向上述堆体中加入复合菌剂1L,保持堆体含水率为60-70%,20天后得到腐熟产品;
3)将腐熟产品与磷肥、钾肥按质量比17:1:3,复配制成高效有机复合肥;
4)将玉米秸秆粉末在500-700℃,高温煅烧2-3小时,制备生物炭;
5)将生物炭加与有机复合肥按质量比为1:1-3混合,充分搅拌,烘干即得生物炭基肥。
所述复合菌剂由枯草芽抱杆菌、地衣芽抱杆菌、黄抱原毛平革菌、曲霉和康宁木霉以一定比例混合配制。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通过磷肥与钾肥的复配,互补了化肥和有机肥的不足,制成的有机复合肥肥效高,各项指标均能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一有机肥料(NY525—2012),可以为土壤提供充分的有机组分,改善土质。
2)在有机复合肥中添加生物炭材料,增加了生物炭对肥料的吸附作用,缓解了肥料的过度流失,增强了肥效,同时发挥了土壤改良剂的作用;
3)本发明实现了玉米秸秆的高效利用,提高了生物质资源利用效率,解决了玉米秸秆难于降解、再利用的难题,具有极其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详述,但本实施例所叙述的技术内容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不应依此来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生物炭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玉米秸秆粉碎成100目的粉末;
2)将玉米秸秆与牛粪按体积比1:1混合均匀,向上述堆体中加入复合菌剂1L,保持堆体含水率为60%,20天后得到腐熟产品;
3)将腐熟产品与磷肥、钾肥按质量比17:1:3,复配制成高效有机复合肥;
4)将玉米秸秆粉末在500℃,高温煅烧2小时,制备生物炭;
5)将生物炭加与有机复合肥按质量比为1:3混合,充分搅拌,烘干即得生物炭基肥。
所述复合菌剂是由枯草芽抱杆菌、黄抱原毛平革菌、曲霉以3:1:2的比例混合配制。
实施例2:
一种生物炭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玉米秸秆粉碎成100目的粉末;
2)将玉米秸秆与牛粪按体积比3:1混合均匀,向上述堆体中加入复合菌剂1L,保持堆体含水率为70%,20天后得到腐熟产品;
3)将腐熟产品与磷肥、钾肥按质量比17:1:3,复配制成高效有机复合肥;
4)将玉米秸秆粉末在700℃,高温煅烧3小时,制备生物炭;
5)将生物炭加与有机复合肥按质量比为1:1混合,充分搅拌,烘干即得生物炭基肥。
所述复合菌剂由地衣芽抱杆菌、黄抱原毛平革菌、康宁木霉以2:1:1的比例混合配制。
实施例3:
一种生物炭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玉米秸秆粉碎成100目的粉末;
2)将玉米秸秆与牛粪按体积比1:1混合均匀,向上述堆体中加入复合菌剂1L,保持堆体含水率为70%,20天后得到腐熟产品;
3)将腐熟产品与磷肥、钾肥按质量比17:1:3,复配制成高效有机复合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14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