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盐电解制备碳化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1473.9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星;黄茜琳;黄金堤;徐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00 | 分类号: | C25B1/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制备 碳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熔盐电解制备碳化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化钨具有熔点高、硬度大、耐磨性和热传导性能良好,以及抗热震性能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高速切削车刀、窑炉结构材料、喷气发动机部件、金属陶瓷材料、电阻发热元件等。
目前合成碳化钨的方法主要有碳热还原法,是以金属钨和碳为原料,将粒径为3~5μm的钨粉与等物质的量的碳黑充分混合,加压成型后放入石墨盘,并在石墨电阻炉或感应电炉中加热至1400~1700℃。在氢气流中,最初生成W2C,继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WC。碳热还原法由于存在不完全的反应会导致形成一种诸如(W)、碳化二钨(W2C)和WC的产物混合物。而且,原料的质量、反应器参数和反应参数等因素容易影响WC产物的含量。
其他制备碳化钨的专利文献有:
申请号为201410259652.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生产碳化钨的方法,是将钨酸钠粉末和碳化钙粉末混合均匀后压制成团块,再通过真空热还原、高温煅烧、粉碎、浮选或重选、酸浸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制得碳化钨粉。
申请号为01820995.5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制备碳化钨的方法,是在高温下使含氧化钨的粉末原料与CO或CO和H2的混合物反应来制备碳化钨。
然而,上述制备碳化钨的方法都是间歇性的,制备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且能耗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只适合实验室研究范围,限制了碳化钨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碳化钨的生产方法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熔盐电解制备碳化钨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熔盐电解制备碳化钨的方法是以钨酸钠和碳酸锂为原料,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氯化物或氟化物为电解质熔盐,采用钨为阴极,石墨为阳极,电解含有钨酸钠和碳酸锂的电解质熔盐制备碳化钨。
本发明的熔盐电解制备碳化钨的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以钨酸钠和碳酸锂为原料,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氯化物或氟化物的混合物为支持电解质,将钨酸钠和碳酸锂与支持电解质混合均匀配制电解质熔盐;
S2、升温融化电解质熔盐,采用钨为阴极,石墨为阳极,接通直流电源电解电解质熔盐,可得到碳化钨。
步骤S1中,支持电解质由LiCl、NaCl、KCl、BaCl2、CaCl2、LiF、NaF、KF、BaF2、CaF2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组成。
步骤S1中,原料钨酸钠配入量占电解质熔盐的质量百分比为1.0~6.0%;原料碳酸锂配入量占电解质熔盐的质量百分比为1.0~6.0%。
步骤S2中,根据电解质组成不同,温度控制在400℃~850℃之间,具体温度可根据电解质的初晶温度,选择在电解质初晶温度之上的20℃~100℃进行电解。
步骤S2中,电解电压为2.0~4.0V。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本发明的熔盐电解制备碳化钨的方法以NaF-CaF2为支持电解质,将Na2WO4、Li2CO3、NaF、CaF2分别按质量百分比为3%、3%、52%、42%混合均匀配制电解质熔盐,电解温度为850℃,电解电压为3.5V,电解时间为5h。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二:本发明的熔盐电解制备碳化钨的方法以LiCl-KCl为支持电解质,将Na2WO4、Li2CO3、LiCl、KCl分别按质量百分比为2%、3%、44%、51%混合均匀配制电解质熔盐,电解温度为400℃,电解电压为2.0V,电解时间为5h。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三:本发明的熔盐电解制备碳化钨的方法以BaCl2-LiF-NaF为支持电解质,将Na2WO4、Li2CO3、BaCl2、LiF、NaF分别按质量百分比为2%、4%、18%、21%、55%混合均匀配制电解质熔盐,电解温度为700℃,电解电压为3.5V,电解时间为5h。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14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