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停车开门蓝尾灯及音响提醒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2035.4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9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周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0Q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停车 开门 尾灯 音响 提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停车开门蓝尾灯及音响提醒 器。
背景技术
因汽车开车门引发的事故,所造成的伤害多数都非常严重,因为开车门是 猝不及防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飞速增长,车速普遍过快也让此类 事故的发生概率进一步增加。据交警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在这类事故中,60%涉 及到电动自行车,而出租车发生事故的比例最高,约在30%左右。此外,汽车开 门引发的事故比例约在60%左右,其他类型车辆开门引发的事故约在10%左右。
处理事故的交警们解释说,这是因为大部分出租车司机为争分夺秒,往往 停车时不够规范,有时又忘记对乘客进行必要的提醒,开车门时疏忽了应先将 车门开一小缝进行观察,结果导致乘客开车门撞人事故时有发生。在出租车和 小轿车引发的事故中,大多由乘客打开车门造成的,而由司机开车门导致的事 故也占有一定比例。
怎样最大程度防止“开车门”事故发生呢?最重的是要选好汽车停车位置, 开车门时先开一条缝!车门大开前应对后面的行人、后面车辆运行情况进行认 真观察和判断,确认安全后方可打开车门下车,尤其是出租车驾使员对乘车人 开门前也应及时提醒;除了驾驶员外,乘车人员尽量从汽车右侧下车。作为交 通参与者,无论是汽车驾驶员、乘车的乘客、还是路上骑行电动车的人和行人 都要注意安全。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停车开门蓝尾灯及音响提醒器是利用电子技术手段,使 用少量分立电子元器件制作的,本发明提醒乘车人员在打开车门时注意观察紧 随车后的电动车运行情况,同时通过蓝色尾灯提醒后面的骑车人注意避让。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停车开门蓝尾灯及音响提醒器在实施过程 中所涉及必要的、关键性技术内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因汽车开车门引发的事故,所造成的伤害多数都非 常严重,因为开车门是猝不及防的。特别是近年来电动自行车飞速增长,车速 普遍过快也让此类事故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增加。据交警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在 这类事故中,60%涉及到电动自行车,而出租车发生事故的比例最高,约在30% 左右。此外,汽车开门引发的事故比例约在60%左右,其他类型车辆开门引发的 事故约在10%左右。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停车开门蓝尾灯及音响提醒器是利用电子 技术手段,使用少量分立电子元器件制作的,本发明提醒乘车人员在开车门时 注意观察紧随车后的电动车运行情况,同时通过蓝色尾灯提醒后面的骑车人注 意避让。
电路工作原理:当汽车停车开门蓝尾灯及音响提醒器电源开关SW接通12V 直流电源时,汽车的12V蓄电池电压加到电路上,此时提醒器的电路处于待机 状态。
当汽车车门关上时,彼此串联的4只门控开关MK1~MK4均处于接通状态, 12V直流电源电压加在电阻R1的两端,使硅整流二极管D2截止。可见电阻R1 的作用是阻止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2导通,这时汽车停车开门蓝尾灯及音 响提醒器的电路处于待机状态。若乘车人员打开汽车某一扇车门时,对应车门 的门控开关变为断开状态,使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2的迅速导通,驱动高 响度压电陶瓷蜂鸣器HA鸣叫,蓝尾灯LED1~LED2即刻被点亮,此刻表明某一 车门已经打开,提醒乘车人员在开车门时,注意观察紧随车后的电动车运行情 况,同时通过蓝尾灯提醒汽车后面的骑车人员注意避让。
技术方案:汽车停车开门蓝尾灯及音响提醒器,它包括12V直流电源、门 控开关与电位平衡电路、电位失衡信号放大电路、声光提醒驱动电路,其特征 在于:
门控开关与电位平衡电路:它由4只门控开关MK1~MK4和硅整流二极管D1、 硅整流二极管D2和电阻R1组成,4只门控开关MK1~MK4彼此串联,4只串联 门控开关MK1~MK4的一端接硅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4只串联门控开关MK1~ MK4的另一端接电路正极VCC,硅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接电阻R1的一端和硅整 流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路地GND;
电位失衡信号放大电路:它由硅整流二极管D2、NPN型晶体管VT1、电解电 容C1和电阻R2组成,NPN型晶体管VT1的基极接硅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NPN 型晶体管VT1的集电极接电路正极VCC,NPN型晶体管VT1的发射极接电解电容 C1的正极和电阻R2的一端,电解电容C1的负极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路地 GN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芸,未经周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20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