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钒液流电池用对正、负极具有催化功能复合膜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2065.5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2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赵丽娜;肖伟;刘建国;严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8/18 | 分类号: | H01M8/18 |
代理公司: | 21234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钒液 流电 负极 具有 催化 功能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用离子交换膜领域,具体为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对正、负极具有催化功能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大多数全钒液流电池的隔膜存在的问题是:只能满足电池某些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质子传导膜,如:阻钒和电导率性能之间的平衡问题。采用分步流延法将对正、负电极反应具有明显催化功能的金属盐引入到隔膜两侧中,赋予隔膜催化功能,制备具有催化功能的复合膜。本发明制备的复合隔膜具有良好的阻钒性能、机械性能以及良好的单个VRB电池性能,可应用于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用离子交换膜领域,具体为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对正、负极具有催化功能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是解决能源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代表着能源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受制于时间和地域依赖性,离网的风能、太阳能发电必须使用储能系统,否则很难全天候利用;而直接并网也必须采用储能系统对电网进行调峰和调频,否则会对电网功率和频率带来较大的冲击。因此,高效、大规模的能量存储技术就成为其发展应用的关键核心。
钒电池(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anadiumredox flow battery)是基于VO2+/VO2+与V2+/V3+电对的液流储能电池技术,能量存储于电解液中。与传统的蓄电池相比,钒电池可大电流快速充放电、自放电率低,实现能量的大容量存储,是满足智能电网以及风能、太阳能发电对大规模储能需求的理想储能形式,我国丰富的钒资源优势也为发展钒电池储能技术提供了条件。
隔膜(质子交换膜)是钒电池的关键材料与重要组件之一,既是电解质离子传输的通道,又起到分隔正负极、防止电池短路的作用。因此,隔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钒电池的库仑效率、能量效率以及循环寿命。一种良好的质子交换膜应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电化学氧化性、低钒离子渗透性以及低成本。研究人员关于VRB隔膜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只能满足电池某些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质子传导膜。因此,如何制备高性能钒电池隔膜材料已成为制约钒电池工程化和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对正、负极具有催化功能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将对电极反应具有明显催化功能的金属盐引入到隔膜中,在保证隔膜高离子选择透过性的同时,赋予隔膜催化功能,制备具有催化功能的复合膜。该复合膜既导电性好,又离子选择透过性好,同时又提高隔膜强度,可适用于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对正、负极具有催化功能复合膜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分别将对正、负极具有催化功能的金属盐溶于各自溶剂中,搅拌溶解,配成质量百分数为1~10%的金属盐溶液;
(2)将全氟磺酸树脂溶于高沸点有机溶剂中,在反应釜中加热溶解,配成质量百分数为3~25%的全氟磺酸树脂溶液,加热溶解温度条件为170℃~260℃;
(3)将步骤(2)中所得的全氟磺酸树脂溶液超声处理,除去气泡和杂质;
(4)采用溶液浇铸法,将步骤(3)的全氟磺酸树脂溶液浇铸在玻璃板上,在60~140℃不同温度、0.5~3h不同时间溶剂挥发成膜;当溶剂没有完全干燥时,将步骤(1)中正极的金属盐溶液浇铸到膜上继续干燥;
(5)将步骤(4)制备的膜反过来放置在玻璃板上,再将步骤(1)中负极的金属盐溶液浇铸到膜上继续干燥,备用。
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用对正、负极具有催化功能复合膜制备方法,高沸点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氯甲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2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