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碾环机模具提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3799.5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6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闫志伟;陈玉平;常贵平;智伟平;高惠敏;王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双环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H1/06 | 分类号: | B21H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034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碾环机 模具 提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碾环机辅助加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碾环机模具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碾环机是用于加工具有通孔的工件是需要使用的设备,碾环机根据机架形式和环件所处位置分为立式碾环机以及卧室碾环机,为了操作方便,出现了倾斜立式的碾环机。在使用立式碾环机进行环件的增孔、扩孔时,通过主辊转动带动位于芯辊上的环件一起转动,实现增孔以及扩孔。目前,很多的异形环件加工时,即待加工的环件的加工面不是圆面,需要在主辊上安装异形模具,满足加工的需要。
现有技术中,异形模具安装时,需要先将主辊箱顶部的顶盖打开,将顶部的部件拆卸,然后从顶部将异形模具吊装至合适位置,在将主辊箱的顶盖以及部件安装好,进行碾环工作。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碾环机在对异形件加工时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其一、现有的碾环机安装异形模具时,操作过程复杂,需要的人力物力大,增加了工序的时间,浪费了大量成本,且加工效率低;
其二、现有的碾环机安装异形模具将环件加工完毕后,需要将异形模具进行拆卸、放置,整个过程操作复杂,频繁的更换异形模具,导致加工效率进一步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碾环机模具提升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的碾环机在进行异形环件的加工时异形模具的更换操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碾环机模具提升装置,安装于碾环机的主模组件上,包括模具支架以及动力组件,其中:
所述模具支架安装于所述主模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模具支架,所述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模具支架相对于所述主模组件的轴线方向往复滑动。
所述模具支架包括支撑座以及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主模组件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主模组件,所述支撑座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支撑座,令所述支撑座相对于所述主模组件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为板状结构,所述导轨垂直于所述支撑座的板面,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主模组件的底部,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导轨采用焊接或者螺接。
优选的,所述模具支架还包括导套,所述导套套设于所述导轨,所述导套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导套。
优选的,所述导轨设置有两根,所述导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套分别套设于所述两根导轨上,且两个所述导套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连接件。
优选的,所述主模组件包括主模主体以及主辊箱,所述主模主体安装于所述主辊箱;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主辊箱的侧壁,且所述导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主模主体的轴线;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主模主体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主辊箱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滑动连接与所述安装架。
优选的,所述模具支架还包括两个安装座,所述两个安装座沿所述主模主体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两个安装座均安装于所述主辊箱上,所述导轨通过所述两个安装座安装于所述主辊箱上。
优选的,所述主辊箱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安装座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导轨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弧形槽的半径与所述导轨的半径相等,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弧形槽内。
优选的,所述模具支架还包括弹垫,所述弹垫安装于所述导轨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液压油缸以及驱动所述液压油缸的液压系统,所述液压油缸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模具支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碾环机模具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快捷;同时,该提升装置用于异形模具的提升,异形模具使用时与主模的安装方便,拆卸方便,大大节省了时间,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双环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双环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37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