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倾覆水力升船机输水系统用稳压减振箱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7319.2 | 申请日: | 2016-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6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琪;袁湘华;向泽江;艾永平;钏毅民;南冠群;邹锐;陈兆新;胡晓林;张洪涛;肖海斌;黄群;周科衡;饶文华;张宗亮;李自冲;马仁超;曹以南;吴德新;凌云;谢思思;胡亚安;李中华;李云;宣国祥;王新;严秀俊;薛淑;郭超;黄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C5/02 | 分类号: | E02C5/0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蒋文睿 |
地址: | 650214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倾覆 水力 升船机 输水 系统 稳压 减振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稳压减振箱,具体来说是一种抗倾覆水力式升船机输水系统用稳压减振箱,属于通航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水力式升船机是一种新型升船机,其在船闸室两侧塔柱结构内设置多个可充、泄水的竖井,每个竖井中设置浮筒,多个浮筒通过对应的钢绳、卷筒、滑轮与承船厢多个部位相连(即在承船厢上形成多个吊点),向竖井充水时浮筒上升、承船厢下降,反之承船厢上升,从而完成水力驱动式升船或降船。向竖井内充、放水是通过输水系统完成的。该输水系统包括竖井、设置在竖井中的浮筒、带流量调节阀的输水主管,下端与输水主管相连的多根分支水管,多根分支水管由下部的直管、中部的转角管和/或分叉管以及上部的直管构成,且上部的直管出水端置于对应的竖井底部。升船机输水系统的水流流量调节阀分别位于上、下游输水主管上,升船机运行期间,输水系统工况复杂,充、泄水频繁,且布置空间有限。现有技术大多采用一般的岔管结构,岔管及其后的弯管内水流急促,流态极不稳定,汇合管附近会存在“螺旋流”,造成流量调节阀和管道较大的振动,在此工况下长期运行会导致流量调节阀和管道的疲劳破坏,且检修费时,影响升船机运行的安全和通航效率。虽然也有采用稳压减振箱来代替岔管,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结构不理想而导致强度欠佳,不能有效降低输水管道及其上的流量调节阀的振动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稳压减振箱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对水力式升船机倾覆问题的深入研究,结合水力式升船机基本原理及结构,尤其是针对现有升船机输水系统存在的输水管道及其上的流量调节阀产生振动而影响承船厢平稳运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抗倾覆水力式升船机输水系统用稳压减振箱。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抗倾覆水力升船机输水系统用稳压减振箱,包括:内带空腔、其上带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外壁的外梁系,其特征在于壳体空腔内间隔设有内梁系隔栏,所述内梁系隔栏包括由纵、横交错的竖直杆和水平杆设置成与壳体空腔横断面形状相适应的镂空板,该镂空板的镂空中间隔设置斜拉杆,以便在满足高强度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内梁系隔栏对水流的干扰。
所述纵、横交错的竖直杆和水平杆及斜拉杆均为实心圆杆或空心圆管。
所述竖直杆与水平杆的纵、横交错位置处设有槽形加强板。
所述内梁系隔栏上与壳体空腔壁相连的部位设有垫板,以方便与壳体空腔壁相连接,减少其对水流的干扰,满足水力学要求。
所述壳体内的后部设有集气槽,集气槽顶部设有排气孔,该排气孔与排气管相连。
所述稳压减振箱的壳体上还设有检修用人孔。
所述稳压减振箱的外梁系包设在壳体所有外壁上,该外梁系包括等高且间隔设置的主横梁板组,及位于两两主横梁板之间且高度低于主横梁板组的次横梁板组、与主横梁板组和次横梁板组相垂直的等高且间隔设置的纵梁板组及等宽、等长且间隔设置的水平梁板组,该三组梁板相互交织连接而成。
所述进水口处的外梁系上设有下凹的变截面梁板组,变截面梁板组的外侧与法兰端面平齐。
所述进水口设置三个,出水口设置一个,且三个进水口上分别通过对应的输水阀与输水主管入口端相连,其中位于中间的输水阀为主阀,两侧的输水阀为辅阀,出水口与输水主管出口端相连,以便通过输水流量较小且抗空化能力较优的辅阀控制承船厢低速运行(对接时),又通过输水流量较大的主阀提高承船厢正常升降阶段的运行速度,消除稳定均衡水力驱动系统产生的非恒定流对承船厢运行速度稳定性带来的影响。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有效改善输水系统内部水流流态,使输水管道及其上的流量调节阀振动大幅减小,稳压减振箱箱体内水流平顺,没有气蚀,水流平稳,降低水力空化对输水阀及输水管路的破坏。为升船机的平稳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提高升船机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升船机侧视结构图;
图2为图1 的A-A断面图;
图3为图1中稳定均衡水力驱动系统结构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5为稳压减振箱正面轴侧图;
图6为稳压减振箱顶面轴侧图;
图7为稳压减振箱横断面结构图;
图8为稳压减振箱中内梁系隔栏结构图;
图9为图7中的F-F视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中:
1为船闸室,11为承船厢,12为船舶;
2为主动抗倾覆机械同步系统,21为钢绳,22为滑轮,24为卷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73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