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随动锁紧与自动解锁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7631.1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9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金小飞;周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随动锁紧 自动 解锁 一体化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雷达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随动锁紧与自动解锁一体化装置。本发明包括锁杆及锁止座;锁止座上设置扭簧铰接锁钩和锁钩固定组件,扭簧铰接锁钩的钩体构成用于钩锁上述锁杆的配合端;扭簧铰接锁钩的钩体开口方向朝向锁杆的锁合行进方向,且锁杆的行进路径与扭簧铰接锁钩的铰接轴轴线异面垂直;扭簧铰接锁钩的铰接轴处扭簧的弹性回复方向与锁杆相对钩体的施力方向彼此反向;由钩体的受锁杆施压侧向外延伸形成钩柄,锁钩固定组件包括翘板及动力部,翘板上开设有用于钩锁上述钩柄的定位凹口。本发明能有效确保机构到位后的快速、可靠锁固和解锁动作,从而高效的实现雷达天线的多状态下的转换操作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满足雷达天线快速架设和撤收需求的一种随动锁紧与自动解锁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高机动性是车载雷达的重要战术指标,而雷达天线是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可靠架设和撤收则是提高上述机动性的重要手段。为了方便雷达天线架设和撤收状态的转换,目前通常采用螺栓固定或者锁定销结构,以完成对于运动到位的雷达机构部件的快速可靠锁固目的。其中,螺栓固定结构,是将天线翻转到指定位置后,利用螺栓直接紧固各结构衔接点。螺栓固定结构的使用缺陷在于:过于依赖专业工具进行拆装,同时操作步骤繁琐零碎。每次都需要拆装很多的螺栓,甚至还会伴随部分螺栓丢失的风险。锁定销结构则是将原有的螺栓位置替换为插销结构即可。更高级的锁定销形式,是将锁定销的动力替换为电机或液压油缸驱动。锁定销结构所存在的缺陷在于:首先,锁定销与锁孔间配合精度要求极高,精度稍有偏差,就必然出现天线固定晃动乃至定位不准确等状况。尽管可以采用圆锥面配合的方式,来一定程度上保证锁定销与锁孔的准确插接,但是根本上的两者配合精度问题仍然无法解决,锁定销与锁孔发生卡滞而锁紧不到位的状况时有发生,进而导致插销轴与销孔之间产生预应力,最终反而影响了天线的正常架设和撤收。其次,锁定销不利于经常性反复拆装和拔插,这会使得销体磨损严重,从而加剧天线的上述定位不准确等缺陷。最后,与螺栓固定方式类似,由于雷达天线结构复杂,需定位部件较多,每次在完成锁固及解锁操作时,一般都伴随大量的独立拆装操作,从而占用了系统架撤时间,极大的降低了雷达的机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随动锁紧与自动解锁一体化装置,能有效确保机构到位后的快速、可靠锁固和解锁动作,从而高效的实现雷达天线的多状态下的转换操作要求;本装置操作快捷方便,各构成件间联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可满足目前雷达天线的高机动性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随动锁紧与自动解锁一体化装置,包括固定于待锁紧天线上的锁杆,以及用于执行锁杆锁定操作的锁止座;所述锁止座上设置扭簧铰接锁钩和锁钩固定组件,扭簧铰接锁钩的钩体构成用于钩锁上述锁杆的配合端;扭簧铰接锁钩的钩体开口方向朝向锁杆的锁合行进方向,且锁杆的行进路径与扭簧铰接锁钩的铰接轴轴线异面垂直;扭簧铰接锁钩的铰接轴处扭簧的弹性回复方向与锁杆相对钩体的施力方向彼此反向;由钩体的受锁杆施压侧向外延伸形成钩柄,锁钩固定组件包括用于钩锁上述钩柄的长条板状的翘板以及用于驱动翘板作铰接摆动动作的动力部,所述翘板的相对锁止座的铰接轴线平行扭簧铰接锁钩的铰接轴轴线;翘板上开设有用于钩锁上述钩柄的定位凹口,在锁杆抵压上述钩体至锁定位置时,动力部推动翘板沿定位凹口的槽口指向方向产生铰接摆动动作,使得定位凹口钩锁上述钩柄并与之构成锁合配合;
锁止座上还布置有用于限位扭簧铰接锁钩最大弹性回复角度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为限位销轴;该限位块的轴线平行扭簧铰接锁钩的铰接轴轴线且布置于钩体的铰接动作路径上,以保证钩体的开口始终朝向锁杆所在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76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