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用绝缘套筒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8844.6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3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姚超;冯光明;仕超;刘瑞芳;李国翠;赵爱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1/00 | 分类号: | B25B21/00;B25B2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胡东升 |
地址: | 236814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动 扳手 专用 绝缘 套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电作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用绝缘套 筒。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扳手套筒通常为圆柱体套筒,主要有梅花十二角和内六角 扳手套筒。而在带电作业情况下,以规格1/2英寸14mm标准的梅花十二角加长 套筒为例,若采用绝缘杆操作电动扳手的方法进行作业时,由于绝缘杆的长度一 般在2米以上,标准的加长套筒长度尺寸过短,很容易被电动扳手上的电池或者 本体挡住了地上作业者的视线,加大了螺栓与螺纹孔对准的难度,不利于作业的 正常进行,并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此外,加上标准的套筒螺纹尺寸过短,螺栓 放在套筒内时很容易放歪,很容易造成滑丝或损坏螺栓螺纹、并沟线夹。标准的 套筒外形都是圆柱形,在用绝缘杆操作法操作电动扳手时,作业者不易在地上观 察到杆上电动扳手的工作状态,即无法通过套筒判断扳手是否在转动或者处于卡 死状态,很容易出现误判而对螺栓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用绝缘套筒,增加 螺栓在套筒上的稳定性,提高了作业者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 用绝缘套筒,包括套筒主体和连接部,所述套筒主体中空,且所述套筒主体的一 端设有与螺栓外环配合固定的第一螺孔;所述套筒主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的 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于矩形凹槽,且所述矩形凹槽中 设有与电动扳手的旋转头配合定位的第二螺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部的杆身侧面设有第一通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套筒主体为六面体,且相邻两个侧面设有 不同颜色。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第一螺孔为梅花形十二角螺纹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套筒主体的杆身长度为140-160mm。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螺孔的深度为75-82mm。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用绝缘套筒的有益效果体 现在:
1、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用绝缘套筒,解决了长距离作业下套筒 视线被遮挡,不易观察电动扳手工作状态的问题,提高了作业者的工作效率。
2、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用绝缘套筒,对梅花十二角螺纹的深度进 行加长,增加螺栓在套筒上的稳定性,在螺栓与并沟线夹装配时,减少由于螺栓 的晃动而造成的滑丝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套筒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用绝缘套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用绝缘套筒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用绝缘套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连接部1、第一通孔11、矩形凹槽12、套筒主体2、 第二螺孔13、第一螺孔21、第一侧面201、第二侧面202、第三侧面2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用绝缘套筒的立体示意图。 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用绝缘套筒,包括套筒主体2和连接部1,套筒主体2中 空,且套筒主体2的一端设有与螺栓外环配合固定的第一螺孔21;套筒主体2 的另一端与连接部1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部1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于矩形凹槽 12,且矩形凹槽中设有与电动扳手的旋转头配合定位的第二螺孔13。其中,套 筒主体的杆身长度为140-160mm,第一螺孔的深度为75-82mm。
其中,连接部的杆身侧面设有第一通孔11。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 用绝缘套筒用于配合电动扳手带电作业。将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用绝 缘套筒的第一螺孔与待固定的供电线路上的螺栓配合固定,再将电动扳手的旋转 头卡合于第二螺孔中,通过电动扳手带动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用绝缘 套筒旋转,固定供电线路上的螺栓。但是,在作业过程中,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电 动扳手的专用绝缘套筒与螺栓固定过于盈合,可通过连接部的杆身侧面设有第一 通孔11,将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电动扳手的专用绝缘套筒取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88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偏移旋转运动的结构
- 下一篇:一种管材剪裁配合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