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浮地式的恒流充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0336.1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6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本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福瑞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充电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浮地式的恒流充电电路,其包括:输入正极和输入地、连接电池组的输出正极和浮地、连接在输出正极和浮地之间的续流储能模块、依次串接在浮地与输入地之间的电感元件和电子开关(Q1)、控制电子开关通断的PWM控制模块;本发明利用浮地的结构方式,结合普通的拓扑电路,对多个串联的电池进行恒流充电,有效地提高了充电电路的电压范围和充电效率,实用性强可控性好;本发明具有输出短路保护和过流保护灵敏的优点,当输出短路或过载后,电路完全处于空载状态,使电路始终处于最节能的状态;采用本发明可实现对2节到32节电池恒流的充电,当电池数量变化时,只要调整输入的电压即可,以便电路工作于的最佳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电路,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浮地式的恒流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蓄电技术的发展,多级电池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蓄电池充电大多采用恒流电路进行充电,现有的恒流电路的工作电压范围较窄,不能满足宽电压输出的要求。当电池节数变化大,会导致电池压差变化大,充电效率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浮地式的恒流充电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采用浮地式的恒流充电电路,其包括:连接直流电源的输入正极和输入地、连接电池组的输出正极和浮地、连接在输出正极和浮地之间的续流储能模块、依次串接在浮地与输入地之间的电感元件和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通断的PWM控制模块。
充电电路还包括:采集所述输出正极电压、并向PWM控制模块反馈所测输出电压的电压采样模块。
所述电子开关与输入地之间串接电流取样模块,该电流取样模块将所测输出电流反馈给所述PWM控制模块。
所述续流储能模块包括:并联在所述输入正极和所述浮地之间的第六电容、第七电容、正向串接在电感元件和电子开关连接点与所述输入正极之间的第三二极管。
所述PWM控制模块包括PWM控制芯片及其外围电路。
所述电压采样模块具有比较器和三端稳压器,所述输入正极和浮地之间串接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的接点连接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输入正极和浮地之间串接第十二电阻、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的接点连接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第十二电阻和第九电阻的接点连接三端稳压器的阴极和控制极,三端稳压器的阴极接浮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串联的第六电阻和第五电容接比较器的输出端,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向PWM控制芯片反馈所测输出电压。
所述电流取样模块包括:串接在所述电子开关与输入地之间的第三电阻,第三电阻和电子开关的接点通过第四电阻向PWM控制芯片反馈所测输出电流,PWM控制芯片的接地脚连接输入地。
所述电感元件采用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串接在所述浮地与电子开关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正向串接在原边绕组和电子开关连接点与所述输入正极之间;所述变压器副边绕组一端连接所述输入地、另一端向所述PWM控制模块供电。
所述变压器副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向所述PWM控制芯片供电、并且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入正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入地。
所述输入正极与输入地之间连接第一电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浮地的结构方式,结合普通的拓扑电路,对多个串联的电池进行恒流充电,有效地提高了充电电路的电压范围和充电效率,实用性强可控性好;本发明具有输出短路保护和过流保护灵敏的优点,当输出短路或过载后,电路完全处于空载状态,使电路始终处于最节能的状态;采用本发明可实现对2节到32节电池恒流的充电,当电池数量变化时,只要调整输入的电压即可,以便电路工作于的最佳状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福瑞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福瑞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0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