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加热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0557.9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9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湛利华;陈效平;韦东才;黄明辉;常腾飞;李树健;李自强;丁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B29C35/08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合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欧颖;吴婷 |
地址: | 41001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加热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微波加热装置,包括微波发生器(1)、微波腔(2)、微波局部屏蔽件(3)和 测温装置(4),所述微波发生器向微波腔内发送微波,微波腔内用于放置吸波材料(01), 所述微波局部屏蔽件位于微波腔内且用于覆盖在吸波材料的外表面,所述微波局部屏蔽件 (3)由屏蔽微波区(31)和透过微波区(32)组成,所述透过微波区(32)包含一条或 多条缝隙使得微波腔内的微波能从缝隙处进入吸波材料中而被其吸收;所述测温装置包含 测温头(41)和测温传输线(43),所述测温头设置在微波局部屏蔽件内侧的吸波材料中, 所述测温传输线一端与测温头连接,另一端引出至所述微波腔外侧。
2.一种微波加热装置,包括微波发生器(1)、微波腔(2)和微波局部屏蔽件(3), 所述微波发生器向微波腔内发送微波,微波腔内用于放置吸波材料(01),所述微波局部 屏蔽件位于微波腔内且用于覆盖在吸波材料的外表面,所述微波局部屏蔽件(3)由屏蔽 微波区(31)和透过微波区(32)组成,所述透过微波区(32)包含一条或多条缝隙使得 微波腔内的微波能从缝隙处进入吸波材料中而被其吸收;所述透过微波区(32)的面积占 整个微波局部屏蔽件面积的30%或以下。
3.一种微波加热装置,包括微波发生器(1)、微波腔(2)和微波局部屏蔽件(3), 所述微波发生器向微波腔内发送微波,微波腔内用于放置吸波材料(01),所述微波局部 屏蔽件位于微波腔内且用于覆盖在吸波材料的外表面,所述微波局部屏蔽件(3)由屏蔽 微波区(31)和透过微波区(32)组成,所述透过微波区(32)包含一条或多条缝隙使得 微波腔内的微波能从缝隙处进入吸波材料中而被其吸收;所述微波腔上含有一个或多个由 金属蜂窝板构成的通风窗或通风墙,用于在屏蔽微波的同时可使得微波腔内外侧气流畅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发生 器的功率可调节,优选其功率线性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微波腔内还设 置有悬空固定在微波腔的侧壁、底板或顶板上且用于放置吸波材料的透波板(7),所述缝 隙开在所述微波局部屏蔽件的底部,且微波发生器位于微波腔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微波频率为 2450±50兆赫或915±25兆赫,且所述缝隙的长宽比为≥2:1,优选≥5:1,更优选≥1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的长度为≥20mm, 优选≥40mm,更优选≥80mm,且缝隙的宽度为1~30mm。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材料 为包括碳纤维与树脂的复合材料,且在所述微波局部屏蔽件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将微波加 热所述吸波材料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及时抽出的真空袋(5),优选在所述真空袋的内侧以及 微波局部屏蔽件的外侧还设置有透气毡(6)用于抽真空时气体的导流;所述测温装置还 包括显示屏(42),其设置在微波腔外侧用于及时显示所述测温头测得的温度;优选所述 微波局部屏蔽件中至少部分屏蔽微波区的结构粘贴覆盖在所述吸波材料的外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过微波 区(32)的面积占整个微波局部屏蔽件面积的15%以下,更优选在5%以下。
10.一种微波加热方法,包括使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微波加热装置对吸 波材料进行定点和/或定向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055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