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驾驶车辆转向操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1042.0 | 申请日: | 2016-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9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乔维高;张良安;涂进进;李园;左义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02 | 分类号: | B62D3/02;B62D7/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驾驶 车辆 转向 操纵 系统 | ||
1.双向驾驶车辆转向操纵系统,其特征是由前转向机构(1)、后转向机构(6)、提升机构(2)和杠杆机构(5)组成;所述前转向机构(1)和后转向机构(6),其一端通过软轴(3)直接相连,其另一端通过杠杆机构、绳索(4)和提升机构相连;
所述的提升机构(2),主要由固定支架(25)、“厂”形板(24)和四根弹簧(26)组成,其中:“厂”形板(24)通过弹簧(26)与固定支架(25)的底板相连;固定支架(25)的边梁上设计有滑槽,使“厂”形板(24)可以在固定支架(25)内沿着滑槽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驾驶车辆转向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转向机构(1),主要由前转向盘(8)、前转向柱管(9)、前转向万向节(10)、前转向传动轴(14),以及相互铰接的前转向器(11)、前转向摇臂(12)、前转向直拉杆(15)、转向节臂(16)和转向横拉杆(13)组成,其中:前转向盘(8)通过花键与前转向柱管(9)连接,前转向柱管(9)与前转向传动轴(14)之间、前转向传动轴(14)与前转向器(11)之间分别由一个前转向万向节(10)连接,并传递扭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驾驶车辆转向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转向直拉杆(15)与后转向机构(6)的后转向直拉杆(20)通过软轴(3)直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驾驶车辆转向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转向器(11)对输入转速进行减速后,传递给前转向摇臂(12),使之摇动并带动前转向直拉杆(15)前后运动,使得一侧的转向节臂(16)转动并通过转向横拉杆(13)带动另一侧的转向节臂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驾驶车辆转向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转向机构(6),主要由后转向盘(21)、后转向柱管(17)、后转向万向节(22)、后转向传动轴(18)、后转向器(23)、后转向摇臂(19)和后转向直拉杆(20)组成,其中:后转向盘(21)通过花键与后转向柱管(17)连接,后转向柱管(17)与后转向传动轴(18)之间、后转向传动轴(18)与后转向器(23)之间分别由一个后转向万向节(22)连接,并传递扭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驾驶车辆转向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转向直拉杆(20)与杠杆机构(5)的一端固连,杠杆机构(5)的另一端通过绳索(4)与提升机构(2)的“厂”形板(24)的平面中心固连,“厂”形板的斜面与前转向机构的前转向直拉杆(15)的端面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驾驶车辆转向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转向器(23)对输入转速进行减速后,传递给后转向摇臂(19),使之摇动并带动后转向直拉杆(20)前后运动;后转向器(23)、后转向摇臂(19)、后转向直拉杆(20)之间的连接关系均为铰接,可以有一定角度的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驾驶车辆转向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杆机构(5),主要由杠杆(27)和支撑杆(28)组成,所述支撑杆(28)在杠杆(27)中间与杠杆(27)铰接,使得杠杆(27)可绕支撑杆(28)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驾驶车辆转向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转向机构(1)和后转向机构(6)共用一套底盘;所述后转向机构将其后方向盘(2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其后转向直拉杆(20)的前后运动,并通过后转向直拉杆控制前转向机构(1)的前转向直拉杆(15)的运动,以控制汽车的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10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