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二硒醚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3050.9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6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俞磊;凌海;刘名轩;唐大亮;刘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91/00 | 分类号: | C07C391/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二硒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硒醚的一种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机硒化学发展相当迅速,许多在有机合成中有用的硒试剂的合成及新方法不断 地被发现并报道。其中二硒醚是有机合成中应用最广的硒试剂,有它可转变成多种有用的 有机硒化合物,因此在有机硒化合物中应用最多。然而,从目前的文献报导来看,通常二硒 醚由硒与Grignard试剂或二硒化钠与卤代烃、磺酸酯的反应制备,这些方法路线较长,部 分反应所需条件苛刻,产生恶臭的中间体硒醇,不符合绿色化学精神,从而使得反应成本高 并且污染环境,难以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无污染的二硒醚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硒粉与九水硫化钠反应,制备取得四硒硫化钠;
2)在溶剂存在下,再将卤代烃与四硒硫化钠混合反应,反应结束,用乙醚萃取,取得二 硒醚。
本发明以硒粉为硒化试剂,以九水硫化钠为助剂制备二硒醚有着很多优点。首先, 本方法所使用溶剂为水-乙醇混合溶剂,对环境无危害;其次,本方法不使用金属试剂,由于 硒元素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能够在人体内代谢,因此,本方法对生态友好;再次,本 方法在中性环境中进行,对设备腐蚀性小,持久耐用,并且不产生恶臭的硒醇中间体,更适 合工业生产;本方法使用硫化钠做硒负载剂,负载量更大,而固废更少。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Se硒粉与九水硫化钠的投料质量比为1.3∶1。使用这一比 例,能使得硒粉与硫化钠充分反应。
所述步骤1)中的反应温度条件为140℃。在该温度条件下,四硒硫化钠溶解更快。
所述卤代烃为正溴丁烷、正溴戊烷、正溴戊烷、溴代环戊烷、苄氯、3-氯苄氯、4-氯 苄氯、3-氟苄氯或2-甲基苄氯。采用该具体的卤代烃都能获得较高的收率。
所述溶剂为水或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当溶剂由体积比为2∶1的水和乙醇混合组成时,收率最高。
所述步骤2)中的反应温度条件为100℃。在该温度条件下,四硒硫化钠析出,降低 反应速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阐述,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实施例1
在高压封管内加入180mg(0.75mol)九水硫化钠和237mg(3mol)硒粉,抽真空后充入 氮气,取2mL水加入到高压封管内,充氮气,置于140℃油浴搅拌48小时。
称取274mg(2mol)正溴丁烷和1mL乙醇加入到高压封管内,空气吹扫,置于100 ℃油浴搅拌48小时。反应结束,用乙醚萃取,爬板分离产物,产率64%。
实施例2
以实施例1报导的反应为基础,考察两步骤中各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效果,实验结果如 表1、2所示。
表1:步骤2的温度不变,仅改变步骤1的温度:
上表中rt表示室温。
表2:步骤1的温度不变(140℃),仅改变步骤2的温度:
上表中rt表示室温。
由上表可知,当步骤1的反应温度为140℃,且步骤2的反应温度为100℃时收率最 高。
实施例3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检验不同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反应物用量的影响
由上表可知,硒试剂1.5当量时产率最高(实施例1)。
实施例4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检验不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反应时间的影响
由上表可知,当步骤1、步骤2的反应时间各为24小时时收率最高。
实施例5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检验各卤代烃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各卤代烃的应用效果检验
由上述可知,正溴戊烷、正溴戊烷、溴代环戊烷、苄氯、3-氯苄氯、4-氯苄氯、3-氟苄氯、2-甲基苄氯和正溴丁烷作为卤代烃进行反应时,收率较高。
实施例6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检验步骤2采用不同溶剂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采用不同溶剂的应用效果检验
由上可见,当采用的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为2∶1作为溶剂时,收率最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30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超高交联树脂吸附分离叶黄素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氰氟草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