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中低速磁悬浮低置线路双线地段的线间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3421.3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2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湖;李小和;姚洪锡;王勇刚;杨辉建;李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42201 | 代理人: | 梁鹏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低速 磁悬浮 线路 双线 地段 排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轨道交通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中低速磁悬浮低置线路双线地段的线间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属于一种新型交通方式,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较少,全世界开通运营的线路更是少数。目前只有2005年3月日本建设开通的中低速磁悬浮铁路商业运行线-东部丘陵线和2014年6月韩国开通的中低速磁悬浮铁路商务运行线。而中国的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目前只有国防科技大学试验线、青城山试验线、唐山实验线,但没有投入运营的正式线路,且均以高架结构为主,鲜见有关低置线路双线地段线间排水结构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在轮轨高速铁路系统中,路基地段双线线间沟通常采用等壁厚的等截面矩形钢筋混凝土沟,其壁厚通常较小,一般0.2~0.3m,线间沟两侧壁顶部平齐与导水层顺接,将两线间地表水引至沟内,再引排至一般每50m设一处的线间集水井内,再由集水井及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外。
与轮轨高速铁路系统不同,在中低速磁悬浮交通工程中,低置线路地段强电电缆支撑座一般设置于线间,且电缆支架基座要求距路基面有一定安全距离。强电电缆支撑座单独设基础时不经济,采用线间沟作基础则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由于强电电缆支撑座的基座尺寸及传递的荷载较大,若参照轮轨高速铁路系统,将其直接立于轮轨高速铁路系统中的线间排水装置一侧侧壁顶部,采用较薄沟壁厚度的等截面矩形排水沟不满足尺寸要求,采用较厚的沟壁厚度的等截面矩形排水沟满足尺寸要求但不经济。
其次,轮轨高速铁路系统中的线间排水装置两侧侧壁顶部平齐,与导水层顺接,将强电电缆支撑座的基座直接立于线间排水装置一侧侧壁顶部,不满足电缆支架基座距路基面安全距离的要求,直接加高作为强电电缆支撑座基础的线间排水装置一侧侧壁,则影响了相应侧的路基面线间排水。
另外,作为微变形控制的线路结构,磁悬浮低置线路直接采用轮轨高速铁路双线路基地段线间排水装置无法保证线间排水装置处磁悬浮低置线路基床范围内应力均衡及基床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轮轨高速铁路双线路基地段线间排水装置不能直接用于磁浮交通工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中低速磁悬浮的低置线路双线地段的线间排水结构。该结构既要满足低置线路双线地段的线间排水要求,又要保证磁悬浮交通工程强电电缆支撑座的安装、使用要求及基床的受力均匀、长期稳定性及耐久性,且施工质量可控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中低速磁悬浮低置线路双线地段的线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床、线间排水装置、强电电缆支撑座和导水层,其中,
所述基床设置在路基上,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线间排水装置的排水槽;
所述线间排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床的排水槽内,其包括底板、第一立壁、第二立壁、泄水孔和立壁凸台,所述底板放置在所述基床上,所述第一立壁和第二立壁并排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端面上,所述第一立壁和第二立壁相对的两侧面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所述第一立壁和第二立壁相背的两侧面分别覆盖有防水土工布并且所述防水土工布与所述基床抵接,所述第一立壁和第二立壁均整体呈长方体形且第二立壁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一立壁的壁厚,另外,所述第一立壁和第二立壁上均贯通设置有多个泄水孔,以用于将所述基床内的水分导入所述排水通道内,从而降低基床内的水份;所述立壁凸台的数量为多个并且这些立壁凸台沿所述第二立壁的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二立壁的顶端面上,相邻两立壁凸台之间存在间距;
所述强电电缆支撑座的数量与所述立壁凸台的数量一致,并且每个强电电缆支撑座分别安装在一立壁凸台上,此外,每个强电电缆支撑座均包括基座和支架,其中,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立壁凸台的顶端面上,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基座的顶端面上;
所述导水层设置在所述基床的顶端面上,以用于将水导入所述线间排水装置的排水通道内;
所述立壁凸台设置在第二立壁上可使线路纵向形成方波形状,既满足线间排水需要,又满足支架及基座的安装尺寸及距导水层的净距要求,且通过调整线间排水装置的结构尺寸可使基床受力均匀。
优选地,所述第一立壁和第二立壁上均设置有PVC管,所述泄水孔为所述PVC管的内腔。
优选地,所述基座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所述立壁凸台上。
优选地,所述导水层由纤维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制成。
优选地,所述底板、第一立壁、第二立壁和立壁凸台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优选地,所述导水层的坡度为3%~5%。
优选地,所述第一立壁与第二立壁的高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34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