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综掘面巷道热湿环境中粉尘运移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4016.3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7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耿凡;罗刚;柴宏利;李意民;张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严巧巧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综掘面 巷道 环境 粉尘 可视化 试验装置 方法 | ||
1.一种模拟综掘面巷道热湿环境中粉尘运移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 括模型巷道、发尘系统、通风系统、热湿气体供给系统及除尘系统,所述模型巷道包括 内部中空的、外部密封的模型巷道主体(2),所述发尘系统为发尘器(1),与所述模型 巷道主体(2)的一侧进料口连接;所述模型巷道经所述通风系统分别连接所述热湿气 体供给系统、除尘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管(3)、抽风管(4),以及与所述送风 管(3)相连的鼓风机(7)和与所述抽风管(4)相连的吸尘器(6);装置内外还设置 有流场监测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综掘面巷道热湿环境中粉尘运移的可视化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巷道主体(2)的另一侧末端出口设有集尘布袋(5),所述集尘 布袋(5)与所述吸尘器(6)构成所述除尘系统;所述通风系统的送风管(3)、抽风管 (4)的一端位于所述模型巷道主体(2)内部,另一端贯穿所述集尘布袋(5)和所述 模型巷道主体(2)的末端出口一侧,分别连接设置于所述模型巷道主体(2)外侧的所 述鼓风机(7)和所述吸尘器(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综掘面巷道热湿环境中粉尘运移的可视化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7)、吸尘器(6)变频可调;所述送风管(3)、抽风管(4) 的尺寸和相对位置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综掘面巷道热湿环境中粉尘运移的可视化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热湿气体供给系统包括鼓风机(7)、蒸汽发生器(8),逆止阀(9)和调 节阀(10),所述鼓风机(7)出口管路与蒸汽发生器(8)的湿热蒸汽出口管路相连接; 所述蒸汽发生器(8)的湿热蒸汽出口管路上安装所述逆止阀(9);所述调节阀(10) 分别设置于所述送风管(3)与所述鼓风机(7)连接的前段、所述抽风管(4)与所述 吸尘器(6)连接的前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综掘面巷道热湿环境中粉尘运移的可视化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场监测系统包括气流场测量装置和PIV监测装置,所述PIV监测装 置为非接触量测系统,包括高速摄像机(15)和电脑(14),设置在所述模型巷道主体 (2)的外侧正前方,捕捉所述模型巷道的内部信息;
所述气流场测量装置包括流量计(11)、温湿度计(12)和流速计(13),所述流量 计(11)分别设置于所述送风管(3)与所述鼓风机(7)连接的前段、所述抽风管(4) 与所述吸尘器(6)连接的前段;所述温湿度计(12)分别设置于所述送风管(3)与所 述鼓风机(7)连接的前段,以及所述模型巷道主体(2)近工作面处的巷道两侧壁面中 上部;所述流速计(13)分别设在所述送风管(3)、抽风管(4)位于所述模型巷道主 体(2)内部的送风口和抽风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综掘面巷道热湿环境中粉尘运移的可视化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计(12)对称设置在所述模型巷道主体(2)两侧壁面上,靠 近工作面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综掘面巷道热湿环境中粉尘运移的可视化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巷道主体(2)由具有透明度的有机玻璃制作,顶面玻璃可拆卸, 主体四个周面连接处密封;所述发尘器(1)通过供料管与所述模型巷道主体(2)的进 料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401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器光模块电源测试工装
- 下一篇:一种堆积性海滩剖面模拟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