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岩地层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5495.0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4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伟;卢致强;廖静宇;刘卫华;谭万忠;张戈;贾飞宇;高雄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38;E21D11/28;E21D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层 暗挖大 断面 隧道 施工 方法 支护 体系 | ||
一种软岩地层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拱部中心处上部开挖拱部小导洞,拱部小导洞内设置拱顶竖向支撑体系;依次开挖左上、左中、右上、左下、右下导坑,各导坑,预留核心岩墙;浇筑左、右两侧仰拱混凝土和仰拱回填;浇筑隧道拱部和侧墙二次衬砌;开挖核心岩墙;浇筑仰拱混凝土和仰拱回填。该方法施工过程支护体系,包括拱部小导洞、人工挖孔桩、拱顶竖向支撑体系、侧墙初期支护和核心岩墙支护,拱顶竖向支撑体系包括贯穿于人工挖孔桩和拱部小导洞的钢管支撑,钢管支撑底部设置独立基础,独立基础位于人工挖孔桩底部。本发明能够有效控制隧道拱部沉降,开挖进尺大,加快施工进度,较早实现拱部二次衬砌,保障施工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软岩地层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铁路、公路、地铁等建设取得了骄人成果,由此形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密集、其覆盖范围日益扩大。因此,地下空间的开发越来越为建设者们所重视,其中隧道施工技术一直为建设者们来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隧道施工过程中,因不同岩体而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而传统的岩石地层大断面隧道大多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是将断面分成左、右两侧导坑和中间核心土三部分,然后先两侧后中间依次开挖,其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1:右侧上部导坑开挖,初期支护;
步骤2:右侧中部导坑开挖,初期支护;
步骤3:右侧下部导坑开挖,初期支护;
步骤4:左侧上部导坑开挖,初期支护;
步骤5:左侧中部导坑开挖,初期支护;
步骤6:左侧下部导坑开挖,初期支护;
步骤7:中洞上部土(岩)体开挖,初期支护;
步骤8:敷设防水层,浇筑隧道拱、墙二次衬砌及内部结构;
步骤9:中洞中部土(岩)体开挖;
步骤10:中洞下部土(岩)体开挖;
步骤11:敷设仰拱防水层,浇筑仰拱混凝土。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能够较好的完成岩石地层大断面随道施工任务,但该方法施工工序较多,施工组织复杂,作业区域小,仅能采用小型机械作业,进尺短、施工进度慢;地层变形和拱部沉降控制难度大,施工安全性一般;临空面积小,爆破对中隔壁的破坏很难避免,从而导致安全隐患;爆破振速控制难度大;拱墙二衬浇筑后,墙底无可靠嵌固,侧向压力较大,仰拱未能及时跟进时,墙底有滑动风险;临时支护多,施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软岩地层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隧道拱部沉降,且开挖进尺大,加快施工进度,另外较早实现拱部二次衬砌,保障施工安全。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软岩地层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拱部中心处上部开挖拱部小导洞,拱部小导洞初期支护,拱部小导洞内设置拱顶竖向支撑体系;
步骤2:分五部分依次开挖左上、左中、右上、左下、右下导坑,各导坑初期支护,预留核心岩墙;
步骤3:敷设防水层,浇筑左、右两侧仰拱混凝土和仰拱回填;
步骤4:敷设防水层,浇筑隧道拱部和侧墙二次衬砌;
步骤5:拆除拱顶竖向支撑体系,开挖核心岩墙;
步骤6:敷设仰拱防水层,浇筑仰拱混凝土和仰拱回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54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桥梁隧道加固构件插片式灌浆装置及灌浆方法
- 下一篇:二氧化碳致裂器